8月20日,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保学院玉禾社会实践团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共走访两个乡镇在内的3个村子,数百人参与问卷调查,实践团成员举办宣讲会两场,受益村民达400余人次,队员们总结调研成果,形成了多种病虫害在内的植保数据库,帮助当地农户解决生产实践的实际问题。
实地查看玉米病害 了解当地种植情况
活动开展初期,实践队成员联系到章丘市农业局植保站范站长了解当地玉米种植情况。范站长亲自带领实践团成员来到章丘市船北地区,为成员们详细讲解当地常见的夏玉米病虫害知识及其防止措施。
乡间地头,八月暑天里烈日炎炎,实践队成员秉承农学与植保学院淳朴的院风,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积极完成查找病害的任务。范站长针对队员们发现的病害,一一介绍。对于实践团成员们来说,能够将以往仅限于课堂上才能见到的棉铃虫、玉米螟、蚜虫、大斑病、粗缩病真实的呈现在眼前,无疑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让成员们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夏玉米病虫害知识。范站长还带领成员们参观了新型技术——玉米螟雌性激素诱杀器的应用。作为山东省唯一试点,这项技术有效的减少了玉米螟的种群数量,使玉米作物取得丰产,让实践团成员深深感受到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重要性。
深入一线调研访问 认真整理数据资料
实践队成员通过书本、网络等资料将章丘地区夏玉米常发的病虫害归类整理,总结病症、病状、传播途径和治理方法,根据常见病害发生情况制定了合理有效的调查问卷,并利用两天的时间,在章丘市宁埠镇大桑树村和章丘市龙山镇南洼村进行问卷调查。学院张振芳副教授带领实践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夏玉米种植情况展开数据统计工作,测量行距株距,估算亩产量,从而测算病害率。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整理出一份真实有效的数据,记录了玉米抽穗时期出现的玉米螟、桃蛀螟、高粱挑螟、棉铃虫等虫害以及玉米粗缩病、大斑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玉米青枯病的产生原因、危害症状、危害程度以及治理办法,从而让广大农民能够知道如何选种,如何及时有效防治病虫害以及如何播种才能得到最大收益。
植保专家走到田间地头 开展农业宣讲活动
在各项成果趋于成熟之际,张振芳副教授带领实践团成员深入农村走近农民,切实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为当地村民普及夏玉米病虫害防治和科学健康管理作物的知识。
为更加直接地让村民理解认识病虫害,实践团还在大桑树村和南洼村开展了两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宣讲会上,张振芳通过实地拍摄的病害图片为村民们讲述章丘地区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危害程度,发病症状等,并为村民提供有效的治理方法,为村民种植管理提出合理建议。村民积极向专家提问,了解选种、管理作物技术。对于村民提出的问题,张振芳耐心地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