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青春“益”起来。5月4日,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示范项目——青岛市华泰公益基金会志愿者孵化圆梦示范项目、青岛农大“支教行动•爱•支援农村教育”公益项目专题志愿者培训会在我校举行。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获奖项目“小小科学家”公益圈项目指导教师、机电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孙晓凤及青岛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秘书长、我校2015届毕业生郭送为全体志愿者们进行了培训。推进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项目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志愿者的专业化志愿服务水平,打造“志愿者遴选-志愿对口培训-定向公益实践”的闭环志愿服务体系,
培训中,孙晓凤从项目简介、项目成果、项目设计、项目展望四大方面对“小小科学家”公益圈项目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很多人都有志愿服务热情,却不知道‘我们有什么’、‘社会需要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孙晓凤指出要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离不开项目的设计,做好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是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前提;她强调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要符合实际需要、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才能把工作做好。她表示,热情有爱的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应结合所学,依托学校资源平台和校内师资力量,解决社会资源匮乏等社会问题,以引领贫困地区青少年科技发展,平衡教育资源,提高社会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关注度。
郭送从自身支教经历出发,与志愿者们分享了支教经验,以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与大家探讨支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郭送为大家推荐了以“历奇辅导”法为代表的系列创新性支教模式,针对不同年纪的孩子进行不同的“历奇”游戏设计,从支教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突破。她表示,大学生支教活动应不断创新,摒弃固守的“短期支教”模式,转向“乡村夏令营”模式,同时,以“主题教学活动”为中心,将社会、语言、美工、科学、音乐等知识领域相结合,切实达到支教的真正目的。曾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2013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14“感动青岛”十佳道德模范的郭送,在毕业后毅然选择做公益。她说:“大学四年的思考与践行,我的一生都已打上‘志愿服务’的深深烙印。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农大校园中,构筑了我对志愿服务精神的最初理解,教会了我用爱与奉献去充盈人生。”
志愿服务工作是培养爱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在立德树人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期志愿者培训是“支教行动•爱•支援农村教育”系列培训中的第一期,此后项目将陆续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志愿者心理、项目设计、案例分享等系列培训,不断推进我校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努力打造“志愿者遴选-志愿对口培训-定向公益实践”的闭环志愿服务体系。
据悉,2015年5月,青岛市华泰公益基金会出资十万元人民币在青岛农大建立专项公益基金,用于支持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遴选重点项目,共同打造省级和国家级志愿服务项目品牌。今年,华泰公益基金再次与我校合作,申请获批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弘扬光大志愿精神,激励和引导更多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投身公益事业,为推动社会和谐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