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文化活动

2003年我校团学活动成绩斐然

时间:2003-12-24 来源:校团委

2003年,我校共青团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为总目标,以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紧扣素质教育主题,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学习知识,投身实践,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成才。在思想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学风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积极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引导同学学习邓小平理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时事政治和社会知识,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激发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由于效果突出,我校共青团组织于2003年2月被团省委授予“爱国、学习、厚德、成才’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以实践“三个代表”,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紧紧围绕抗击非典和促进经济建设两个重点,积极参加全省组织的2003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我校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开展了党员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防治非典宣传服务队、科技支农服务队等多个志愿服务团队,深入沂蒙老区和广大的农村偏远地区进行支农、帮教、卫生宣传、科技推广等多个项目的活动。此次活动效果显著,被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高校工委、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联六家单位评为“2003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在此次活动中有8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者,19名同学被评为优秀学生,5支团队被评为优秀服务队,7篇调查报告分获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由于成绩突出,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2003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以全国“挑战杯”竞赛和“第八届全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世纪人才羽翼工程”和“新世纪人才环境工程”,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科技学术和人文科学含量,注重知识渗透型创新,强化运用知识的重要性,促进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比赛中,我校孟凡贵同学的《新型声控同步演示控制系统》获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全国三等奖,同时获得全省特等奖,这是继上届全国“挑战杯”竞赛我校取得突破后,又一次在全国获奖;另外,宋海亭同学的《基于DTMF的电话机保密设置》获全省科技发明制作B类一等奖;《航空航天混合等离子体近光速电磁旋转约束发动机》、《高性能悬挂式滑翔机》两件作品获全省二等奖;《庆大霉素、三黄汤和小蘖碱对E.COLI的抑菌作用和抗药性研究》获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三等奖;《关于商河县农村青少年教育的调查报告》获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三等奖。我校同时获得第八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在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其它项目的比赛中我校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共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6项;优秀奖3项,校团委获山东省大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另外,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团中央和山东省组织的大学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活动中,我校学生报名踊跃,先后有27名学生被选中参加志愿服务新疆计划,有14名学生被选中参加省内计划,校团委被授予“大学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组织单位”。
  2003年是我校蓬勃发展的一年,更是我校团的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 一年来,我校各级共青团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紧扣素质教育的主题,丰富了校园文化,有力的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着十六大的东风,校团委将在校党委、行政和上级团组织的大力领导下,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和开拓团的工作新局面。

(团学通讯 莱阳农学院团委、学生会主办 2003年12月22日 总第7期)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