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当太阳还未升起地平线;每天夜晚,当宿舍的熄灯遥遥在望。某条小路上他们的身影一闪而过,打破一瞬的静谧,而后一切又回归平静。他们是农学与植保学院的考研学子,走在考研这条荆棘路上,他们怀揣着不同的经历,追求着同样的信仰。
牛芳芳:用自信为成功铺路,多元化经历让自己思维变成熟
牛芳芳,农学与植保学院植物保护专业1003班的一名普通学生。大学四年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标兵荣誉称号、社会实践单项奖。
“大一在班里担任团支书的职位,大二在学生会科技实践部当干事,大三开始去北京实习,大四专心考研。”这就是考取河北大学、中科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牛芳芳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研一在河北大学就读,之后在中科院进行科学研究,这种联合的教育模式侧重于多方面的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及这样的成绩,牛芳芳把它归功于自己的多元化经历。4个月的实习,1年的北京生活已经让她深深的体会到什么叫长大成熟,“考研固然有压力,但是实习期间却是我感觉最压抑的一段时间,好像提前让我体会到上研究生的感觉一样,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明确了人生的目标,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
500多页的普通昆虫学,600多页的现代生态学,几乎陌生的文字,可是她却仍沉着应对。“我就是想考中科院,因为中科院是咱们专业在中国最好的单位了,科研设备都是最先进的,师资也都是泰斗级的人物”简单的一句话就将自信与追求卓越的决心展露无疑。
李青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读研是实现梦想的途径
与牛芳芳相同的,农学1001班的李青山在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所的时候也是带着坚定与执着,但不同的是他考研目的和过程。“我的梦想是自己创业,但是我并不觉得毕业就要马上去实现它,因为我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基础,所以我选择了考烟草所。”参加过“挑战杯”与“赢在大学”等创业项目的李青山这样回答我提出的“对于毕业其他出路看法”的疑问。相比较之下好就业的烟草所,详细踏实的未来计划,一切都显示着他的踏实求稳。足够的实力,稳定的工作都是追寻梦想的基础。
“考研就是要不爱上它,要不恨上它。要憋着一股劲,最大的挑战也就是坚持下去”枯燥的专业课本看一遍没印象,看两遍还是没记住,无聊、无助瞬间就会包围上来,于是就会有人选择放弃。“一个资环学院的学生离考研还有三个月选择了放弃,还有一个动科的研友最后半个月决定不考了,真是很可惜,其实只要咬牙挺过来,也就成功了。”说到坚持,李青山遗憾的叹惜那些半途而废的研友们。但即使这样他也从没有想过要放弃。如同平时拿奖学金、拿证书一样,他坚定着“别人可以我也可以”的决心,同时也保持着“考研是一种经历,无关考上与否”的淡然,默默的坚持着走下去。背不下去书就在考研自习教室的走廊站着背,冬天里冷就跟着阳光移动走廊上的座位,总之就是享受这个“明日复明日”的过程。
孙延超:感谢家人研友鼓励,憋着股劲考研等于心理加运气
与李青山、牛芳芳一个考研教室的孙延超决定考研的晚,复习的自然也就不那么及时,所以对于研友情有着更深切得体会。每天早上6点多来到A214——那个他们共同的“家”,然后经常一坐就是一天,晚上10点半左右才回宿舍。为了节约时间,集体订餐成了大家共同的选择,讲台上有一个写着family的盒子,盒子用来放大家写的“菜单”。“谁想吃什么就写了放进去,然后大家一起订。偶尔“家人”谁买了水果或其他吃的,就把它放在最后一排,谁都可以拿,复习资料也是如此。“研友如战友”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了学院专业的区分,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努力。
采访过程中,孙延超说他也曾想过放弃,并坦言在与家人的通话中曾忍不住落泪。可是有“研友”杨勇的彻夜谈心,家人的电话鼓励,太累太压抑的情绪、放弃的念头最终还是被忍住。“我考研的收获除了在以后困难的时候知道如何解决以外就是交到一帮好朋友。” 就像孙延超自己说的“考研等于心理加运气”一样,遇到这帮兄弟般的研友让他心态平和,实力与运气的踏上了华南农业这片土地。
王芮:以虫为伍松弛有度,平稳的过程锻炼着自己的耐性
南农昆虫,一个女孩子都会避而远之的研究方向,她却因为热爱而选择与虫为伍。不同于前面几位的紧张备考,这位“昆虫女孩”对待考研却似乎没那么“上心”。宿舍6个人5个考研,每早6点30起床,7点半去上自习,没有多少复习参考资料,却针对考研学校仔细研究真题,这就是王芮独特的“考研经”。没有大起大幅,也没有轻言放弃,她就是在这样看似顺利的在平稳中不断锻炼着自己的耐力。“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当时自己挺厉害的”怀念起那段考研岁月王芮笑着说。
班里有充足的考研的氛围,班主任也极力鼓励,家人更是全面的支持,不敢给她丝毫压力,对于王芮来说这些就足够了。“我认为考研最重要的就是松弛有度”,有规律的压力是一种动力,贵在专心二字。
宋学茹:尽职工作助力考研,集中复习一百天幸运完成心愿
作为学院2012届学生会心理发展部的部长,烟草1001班的心理委员、女生委员,宋学茹可谓是工作带来机遇,幸运成就考研。
一年半的学生会经历,三年的班委历程,尽职尽责的工作不但没有影响宋学茹的学习,还为其带来了考研路上的助力。决定考研之后,工作中的朋友就马上为她铺起了通往农科院的道路。学院学生会以前接触过的热心好学长倾囊相助,将自己考研的书籍全数送给了她,各师兄师姐也是为其在学校、实习方面收集了不少有用“情报”。
三个月,决定考研之后的她用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突击复习,当我们问及在这短短一百天里考取农科院的秘诀时,宋学茹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就是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啊!”一周只给自己一晚上休息的时间这些都是她为自己定下的规矩,都是百分之百的考研诚意。也就是如此的诚意,才让录取过程一波三折的宋学茹最终幸运进入自己的理想院校。
苏萍萍:不求数量只求质量,用心规划一场自己主宰的考研
“我大四还在听考研讲座,每听一次都振奋人心,有所收获。”这就是种子1001班的苏萍萍的考研态度——不求数量,只求质量。
“其实,不用买很多参考书,有几本就够了,主要是完成自己的复习计划。”没有报任何突击、冲刺班,就是偶尔问问学长学姐,然后自己规划出自己的考研日程,这就是苏萍萍的秘诀。有人将考研比作高考,可苏萍萍却不这样认为,“考研不同于高考,没有人会管你,再说我也不喜欢麻烦别人。”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方法才能主宰这场“战争”的胜利,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计划,有节奏的复习,偶尔与研友憧憬一下未来,她就觉得很好。
至于考研心得,苏萍萍的回答就更加简单了,“这个过程没法描述,只有用心走完,亲身经历才会有理解,我们一起考过研,一起奋斗经历过,有那种感觉就够了!”
自信、坚持、支持、平稳、机遇、规划,这就是他们的考研密码。凭借这些密码,他们把握着自己的命运,走完了这条苦乐之路。考研路上的人前仆后继,他们或许只是其中的简单代表,讲述着他们自己的内心故事。但即使经历不同,信仰仍在,只有找准自己的密码才能像他们一样顺利通关,拥抱日益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