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李保国教授应邀在莱阳农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作了题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我校宋希云副校长主持,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科技学院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李保国教授以丰富详实的数据,采用中西对比方法,高度概括地讲解了我国水资源现状,立足于水资源的“动”和生产效率,以自己的研究内容为着眼点,介绍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和管理节水基本情况及前沿动态,重点讲解了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中的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强调指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综合性,预言生物技术可能会给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带来突破性的贡献,这也为莱阳农学院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最后,李教授热情解答了我校部分专家和老师的现场提问。
李保国教授为农业部土壤和水重点实验室主任,在盐渍土改良、水土资源调控和节水农业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近年来致力于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主持完成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农业部等单位关于节水农业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 其研究成果得到了农业部、水利部的高度重视。
附:李保国教授简介
李保国,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土壤和水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北京市土壤学会理事,土壤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土壤学会盐渍土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农业知识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会员。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过2项“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985-1990),所完成的成果“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于1990年经农业部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于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一等奖(排名第2),后作为主要内容,又获199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23), 发表专著1部,SCI收录1篇,国际会议邀请报告3次(日本,美国)并全文收录4篇。
1995年主持完成了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区域水盐运动测报应用”的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收录2篇,核心期刊3篇。
1996年主持完成了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土壤过程定量化研究”(1994-1996)。发表论文核心期刊8篇,其中英文“科学通报”2篇;国际会议论文集收录2篇;专著1部。
1997年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北平原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的课题“以土壤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分规律及其调控”研究(1993-1997),通过验收并获高度评价。发表论文SCI收录2篇,核心期刊15 篇以上;开发农田水分转化软件SWAF1.0 1 套,并获专利。该成果获农业部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1999)。
1998年主持完成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CAD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作物生长的可视化模型”的研究(1996-1998)。现这方面的研究已建立了小麦(根、冠)、玉米和棉花的三维形态的生长模型,发表的论文国际会议论文1篇,核心期刊3篇
“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专著,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5年排名第二;“灌溉农田土壤水分高效利用的调控机理”,获农业部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1999年排名第一;1993年被评为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人才;1997年获北京市第十一届“五四”奖章获得者;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第7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