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在周朝时正式诞生,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和核心,围绕‘人’这个核心展开……”4月21日,中共山东省委原副书记、省政协原副主席王修智在青岛农业大学作了关于齐鲁文化的精彩报告,向学校师生全面深入地阐释了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校党委书记周学宝主持报告会,校领导刁新华、张铭锦、戴洪义、李欣章与学校师生共同聆听了报告。
在三个小时的报告中,王修智从齐鲁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入手,深刻阐述了齐鲁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列举了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齐鲁文化代表人物,从十个方面阐释了齐鲁文化的深刻内涵,介绍了能够代表山东思想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深刻阐明了齐鲁历史文化对山东及山东人的深远影响。
王修智指出,所谓的齐鲁文化,就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的统称,是在当时的齐国和鲁国存在的800年左右的时间内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虽然不能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但中国传统文化之主体、核心、精华便是齐鲁文化。
他分析指出,齐鲁文化之所以会诞生于齐鲁大地,取决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独特的社会背景。中华文明的摇篮地,目前公认的共有六大板块,其中泰山周围区域是最早最大的一块。泰山周围区域山水相连,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极宜农、牧,自然就成了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的最佳选择,成了最适合古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正是有了如此深厚的历史渊源,齐鲁文化才能够在这里孕育、形成和发展。任何一种文明都需要经历一个孕育、诞生、发展的过程,齐鲁文化也不例外。齐鲁文化在经历了自原始社会至夏、商的孕育期后,在周朝时正式诞生。而周朝之所以能产生齐鲁文化,有三个具体的社会条件,那便是礼乐文化的广泛影响、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以及稷下学宫的浓厚氛围。
他总结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历史文化巨人都集中在齐鲁两国,“诸子百家”便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先秦诸子中有一半出自山东,除了孔子、孟子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墨子、孙武、晏子、邹衍、颜子、曾子、子思等。这些杰出人物,对齐鲁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的各类著作也成为齐鲁文化中的经典,其经典著作主要有“四书”、“五经”、《孝经》《墨子》《孙子兵法》等。
对于齐鲁文化的思想内涵,王修智从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以德为美、以孝为先、以和为贵、以礼为范、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与阴阳和谐为最高境界、以“中庸”为基本方法、以因时变革为前进动力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诠释了。他指出,齐鲁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灵魂和核心是“以人为本”。齐鲁文化是围绕“人”这个核心展开的,因此,可以把齐鲁之学概括为“人学”。 在两千多年前,就能够确立人在世界的主体地位,并以人为中心建立各自的理论学说,这是齐鲁文化的难能可贵之处。王修智认为,优秀的齐鲁文化,是促进中国社会繁荣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它所蕴含的超越历史、超越民族的思想文化精华,对当代中国乃至当代世界的发展进步仍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周学宝主持报告会指出,王修智同志的报告对于引领我们深入了解山东历史文化的丰厚资源,深刻把握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启发我们传承、发扬和挖掘齐鲁文化的精髓,用以指导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而凝聚人心、聚集力量,推动我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周学宝要求大家,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报告,要把学习与制定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用齐鲁文化的精髓指导我们的软环境建设,凝练更能体现学校特色的文化内涵;要自觉肩负起继承和发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齐鲁文化的重任,不断加深对齐鲁文化历史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齐鲁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