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21日,福州大学主办的“福船、闽商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大学召开,我校齐民书院副院长王宝卿教授应邀带队参加了会议,主持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物产交流”分论坛,并在闭幕式上做了总结发言。来自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国内海洋文化教育联盟各成员单位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就“海上丝绸之路”,围绕“人员迁徙与文化交流”、“贸易、经济与区域发展”、“物产交流”、“福船、航海技术”等四个领域展开讨论,多方面探讨了历史上的海洋活动和物质文化交流。
王宝卿教授在论坛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明清时期,高产,耐寒的美洲作物的引进推广,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导致清代人口迅速增加。我校农学院的江绪文、图书馆的王政军和齐民书院的马刚分别以“初析中国玉米的宗”、“明清时期经福建地区引入中国的主要美洲作物刍议”、“明清时期青岛市域外作物引种推广与传统农业技术的升级”为题,和与会专家进行了交流。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等单位的参会代表也就番薯、玉米的引进推广、中东欧16国发展中医药的脉络和策略研究、民国时期的华侨求医路、近代沪上医籍外译等为题参与了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