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学术信息

5月10日讲座预告:大数据与现代种业学术报告

时间:2021-05-08 来源:科技处

报告一

报告题目:蔬菜育种的组学之路

时间:2021年5月10日上午10:10

地点:学术会馆会议厅

报告人:黄三文,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89-1996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2005年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6-2000年和2005年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黄三文研究员长期从事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与植物育种的交叉前沿研究,致力于利用组学大数据开拓植物生物学前沿并推动作物育种变革。迄今在Nature、Cell、Science、Nature Genetics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2篇,SCI他引10,000余次,入选科睿唯安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研究成果入选2011年世界十大科学进展新闻和“十三五”中国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和全国创新争先奖。

报告二

报告题目:识别疾病并发症模式,照亮个性化营养之路

时间:2021年5月10日上午10:40

地点:学术会馆会议厅

报告人:贾耿介,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所,食品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2013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培养项目取得博士学位。2013-2016年,在CGG公司从事大数据处理和数学建模工作;2016-2020年,作为博士后在芝加哥大学遗传医学系从事医学信息学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医学信息学、个性化营养、健康大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多组学数据分析、生物分子网络建模。过去十年内共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Metabolites、BMC Systems Biology、Bioinformatics 等期刊发表论文7篇。

报告摘要:为何医学实践中经常出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现象?如何理解病人对食物营养的个性和共性需求?答案就隐藏在对疾病的特异性和普遍性的研究中。这里,我们以疾病并发症为切入点,通过开发模式识别方法,1)发掘单疾病的潜在亚型,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并发症模式、风险基因、临床检测和饮食模式特征;2)构建人类全部500多种主要疾病(“泛疾病群”)的嵌入空间,获得任意疾病对并发概率和个人综合健康状况的度量,进而鉴定出与健康度量相关的108个“普适”遗传位点。

报告三

报告题目:小麦品质和产量协同提高的分子机制

时间:2021年5月10日上午11:00

地点:学术会馆会议厅

报告人:马武军,博士,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小麦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已在PNAS,the Plant Journal,Science Advances等SCI期刋上发表论文120余篇。目前担任Crop Journal,Molecular Breeding 等5家SCI杂志编委。曾在澳大利亚学习工作27年,担任莫道克大学终身教授、澳中小麦联合改良中心主任。

报告四

报告题目:葡萄群体基因组学与育种

时间:2021年5月10日上午11:20

地点:学术会馆会议厅

报告人:周永峰,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奥卢大学(University of Oulu),群体遗传学专业,2014-2020年期间先后在奥卢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葡萄群体基因组学与育种方面研究,开展了葡萄等作物驯化的群体遗传学分析,揭示了作物的驯化成本,以及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适应性变异、有害变异与结构变异。深入研究了结构变异的群体遗传学,发现结构变异在群体中以低频度存在,受到强烈的净化选择作用。已发表SCI论文20多篇,其中以通讯或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Plants、PNAS、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2篇,研究成果被Nature Plants,Science Daily等多家科研媒体报道,并在PAG,SMBE等国际学术大会上,多次以口头报告形式与国际同行分享了相关成果。SMBE,GSA,ESEB等学会会员。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MBE,Plos Genetics,Genetics,Genome Biology等期刊常年审稿人,欧盟科学研究基金(ERC)评委,Horticulture Research等期刊副主编或编委成员。

报告摘要:葡萄是经济价值最高的农作物之一,而葡萄育种(Breeding 1.0-2.0)严重滞后于玉米、水稻等一年生作物(Breeding 4.0)。因此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在葡萄及其砧木中的运用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结合多组学数据、群体遗传学与机器学习算法,开展了葡萄等作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揭示了作物的驯化成本,以及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适应性变异、有害变异与结构变异。深入研究了结构变异的群体遗传学,发现结构变异在群体中以低频度存在,受到强烈的净化选择作用。克隆繁殖为主的葡萄等果树与杂交或者自交的一年生作物之间存在很大区别,比如,克隆繁殖是促进基因组杂合化的一个过程,葡萄等果树可能具有高度杂合的基因组,因此导致严重的自交和杂交衰退。对于葡萄基因组和群体遗传学的基础研究,有助于促进葡萄育种快速向Breeding4.0跨越,改善我国葡萄种业严重依赖于欧、美、日等国家的现状。

单位审核人:赵龙刚 编辑: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