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学术信息

孔新苗教授在我校做《中西美术比较》学术讲座

时间:2005-04-14 来源:环艺系

4月13日下午,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孔新苗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学术讲座,讲座题目是《中西美术比较》。学术讲座由环境艺术系主任刘庆华博士主持。
  孔新苗教授在讲座中强调,要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越是民族的文化,才有可能是世界的文化。中西美术的比较是特别有意义的。比较是鉴别,是较为全面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认识。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是在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经过漫长的历史而形成的艺术形态。它们和各自民族的审美意识具有相对应的关系。它们各自的特点也正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比较不是较量,不是竞分高下、优劣,而是通过破系、发掘,探寻它们各自的特殊性以及形成这种特殊性的原因。比较也是一种对话、交流、沟通,这一过程必将促进二者之间的相互了解、融合。他希望当代的创作者要拥有世界的眼光。他举例说:张艺谋导演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张导用现代文化将民族传统文化创作包装传达出来,为现代人所接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只有这样,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
  孔新苗教授的讲座分为四部分:一是“书画同源”,谈论中国书画的美感特点;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学对绘画语言的影响;三是西方求“真”的古典美艺术;四是西方艺术走向“后现代”的四步。
  孔新苗教授介绍说,中国的书法、文学艺术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绘画的艺术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是浪漫性情的表达,也是功力与性情的和谐。过于功力或过于性情则皆是不可取的。中国的绘画艺术是从笔墨中辨雅俗。通过中西方美术的比较,才会发现中西绘画在某些方面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中国是“诗”的国度,西方是“画”的故乡。如果说中国的绘画艺术是在山水画中赋予思考,那么,西方绘画艺术则是在肖像中赋予了思考。西方的绘画艺术是写实的、是物质化的,注重光影、色彩的效果。在西方美术的艺术中,只有西方印象派革命是彻底关键的革命,它是一种指向性明确的反叛。现代艺术追求的是心灵之真,后印象的作品是画家的主观体验表现。孔教授指出,艺术是对“艺术”本身的提问。艺术是大众的,通俗的,时尚的游戏,而后现代,则是对游戏规则的反思,它走向了手法的综合。
  对中国或西方的创作者来说,通过比较,不仅可以从中更多的了解对方的艺术,而且也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自己民族传统的艺术。
  孔教授的讲座思想深刻,声情并茂,持续了三个小时,整个讲座的气氛融洽热烈。广大师生自始至终兴致盎然。对于大家提出的问题,孔教授一一给予热情的解答。

附录:孔新苗简介

  孔新苗,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艺术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中国著名艺术学专家,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油画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艺术美学、美术教育、当代艺术创作研究。学术成果曾获中国艺术研究院 美术研究所2002优秀学术著作提名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刘勰文学评论奖、山东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在《文艺研究》、《文史哲》、《美术》、《美术观察》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主持完成国家教育部社科“九五”规划项目,山东省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山东省社科“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等。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