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冲击力来自矛盾冲突
谈谈欧美暖冬的图片报道
《温暖圣诞》是美联社2006年12月19日发的一张新闻照片,报道的是,2006年12月18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伯络的3岁男孩克勒(左)和他的五岁的哥哥莱姆,趁着温暖的天气在户外玩耍。离圣诞还有一周,他们的妈妈就给他们购买了圣诞老人的帽子,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戴上了。见图一。
图一 《温暖圣诞》
这幅新闻照片的最精彩之处,既不在于孩子天真可爱的神情,也不在于作品中规中矩的构图,更不在于利用小景深突出主体方法的熟练运用,而是在于内容本身形成的矛盾冲突:在美国,光着膀子玩耍的幼儿头上却戴着圣诞老人的帽子,给人一种时空错乱的滑稽与幽默。
内容上的矛盾与冲突是构成一幅摄影作品画面视觉冲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新闻摄影中。而滑稽与幽默又是新闻价值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尤其是在西方的新闻理念中。
摄影记者仿佛信手拈来的这张照片,不经意间却报道了一则重大新闻:异乎寻常的暖冬。说它是重大新闻,因为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规律,而且改变着全球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甚至还会对国际政治的走向产生深刻的影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2月10日发布冬季气象预测报告称,受太平洋上形成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美国大部分地区今年冬天将是一个暖冬。但是“暖”到《温暖圣诞》反映的程度也是大大出乎人们预料的;在欧洲,情况更为严重,气候研究机构的一份调查报告说,目前,阿尔卑斯山地区正经历着一千三百年来不遇的暖冬。在英格兰,今年冬季的平均气温高达12.6摄氏度,是自1659年以来的最高温度。在伦敦街头,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女孩子穿着时尚的短裙,时不时也会见到健壮的小伙身穿T恤。
暖冬,不仅改变了人的生活规律也改变了动植物的生活规律。深秋过后“早春”到,棕熊反常不睡觉。难以进入冬眠的小刺猬也如醉汉般地游来逛去。这是今冬欧洲动物园的真实写照。
2006年12月21日英国《独立报》在头版就用了一张《无法冬眠的棕熊》的大照片来报道这一重大新闻。见图二。
图二 2006年12月21日英国《独立报》头版
和《温暖圣诞》相比,《无法冬眠的棕熊》画面缺乏更直观的新闻信息,棕熊与绿色背景之间没有形成矛盾冲突,不看文字说明读者会误以为这是夏天或者是非冬季的某个时间拍摄的照片。“季节颠倒,时空错乱”这一重要新闻信息无法在照片上直接读到。这样的照片只适合作内页新闻导读来用,不适合作单幅照片新闻来发。《独立报》把它以封面照片的形式加大字标题发在头版,大概也是基于这种考虑。
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拍摄题材,这是新闻摄影人的硬功夫和真本事。什么是重大新闻?怎样判断一个事件或一种现象新闻价值的大小?教科书上有许多论述,我觉得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那就是,看它是否影响或者改变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规律或者生产方式。得到肯定回答的,那肯定就是重大新闻。
《温暖圣诞》就是来自百姓日常生活的、报道重大新闻题材的照片,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自然得惹人喜爱。这样的新闻图片自然会被许多媒体争相采用,2006年12月19日美国《News & Record》报还把它排在了头版头条位置,六栏的版面,这张照片就占四栏。而在同一版面上,伊朗总统内贾德和美国总统布什的新闻照片则放在次要位置,而且仅占三分之一栏那么一点点大版面。见图三。
图三 2006年12月19日美国《News & Record》报头版
《温暖圣诞》,看似作者不经意间的信手拈来,实则需要很高的业务素质才能做到。
这是新闻摄影的一种境界:举重若轻;这是新闻摄影的一种方法: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这是新闻摄影的一种理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
(原载《人民摄影》2006年12月27日第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