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校友风采

校友王骥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时间:2015-05-26 来源: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大一到处修电脑,大三创建自己的软件公司,当起了老板。如今,公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他说:我的成功只是暂时的,未来还要继续地奋斗下去。他是我校2013届毕业生王骥鹏,是青岛凌睿软件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更是一个敢想敢做、时刻为成功做准备的追梦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王骥鹏上初中的时候,为了奖励他数学考了一百分,父亲实现承诺,给她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那时候年龄小,对于价格昂贵的电脑还不是很敢操作。有时候一不小心把电脑给弄坏了,不得不请人来家里维修。不过,几次维修下来,聪明的王骥鹏发现,好像每次电脑坏了,只要重装一下系统就好了,硬件基本就没有坏过。所以从那以后,他就慢慢的开始鼓捣了,对电脑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大。

恰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多久,王骥鹏就成为了班级里的电脑小专家,“谁电脑坏了,都经常问我,也不断地给同学们修理一些电脑小毛病。好像从那时候起,就注定了我今后要从事电脑这个专业。”王骥鹏告诉记者,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电脑维修人员。对于十几岁的他来说,能把电脑修好,是一件特帅的事。

可是,高中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的想法发生了一点改变,那时候王骥鹏还在济宁一中读高中,学校做网站的时候,老师们为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又知道王骥鹏在计算机方面的特长,就组织王骥鹏和几个同学一起制作了学校的官方网站,校方对他们做出来的效果非常满意。

后来,济宁市一个机关部门要建立一个网站,学校的一位书记就把王骥鹏介绍过去接下了这个项目。“在那时候感觉,一个高中生能做这样的工作,而且还能得到一定的报酬,是非常骄傲的一件事。”在那时候他又读了一本叫做《IT精英》的书,那里面详细介绍了像比尔盖茨,乔布斯,李开复这样的成功人士,这让王骥鹏对IT创业充满了憧憬和幻想,创业的种子也就在那时候埋下了。

这一晃就到了高考了,可王骥鹏的高考却失利了。家里人为了让他能够读个好一点的大学,就把王骥鹏送到了复读学校。但是,王骥鹏并不想在浪费一年的时间去寒窗苦读,他想自己创业。于是,被送到复读学校不到几天,他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为了表示我对自己想法的坚持,半夜十点钟,我从学校跑了出来,花了两个小时跑了五十里路从寄宿的郊区学校跑回家。”王骥鹏回想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赶在半夜顺着乡间小路跑回家,这个时候,父母也没有办法,只好向他妥协。

只要有梦苦也会甜

就这样,王骥鹏开始踏上了他坎坷的创业之路。他先组织了几个同学一起,在全市发传单,然后上门服务修电脑,再后来,也跑过业务,做点帮别人做网站之类的项目。但是不可避免的,知识的欠缺使他们几次遭遇技术上的瓶颈,这让王骥鹏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他那些上大学的同学也会经常给他讲一些大学里的故事,这让他对大学非常向往。

于是,在坎坷创业两年之后,王骥鹏决定重回校园,当时已经是09年的2月份,这也就意味着还有四个月的时间他就要面临高考。半年的时间,他发奋苦读,最终顺利的考入了我校的理信学院。

“大一的时候我就开始摸索着想要做点事情,但那时候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只是不想让自己闲下来。因为我本身是学计算机的,所以最初是免费给学校老师修电脑,逐渐出了小名气,慢慢开始给校外的人修。后来不光是电脑,网站、电视机、手机等等,只要跟电有关的东西,大家都会想到我,找我帮忙,这也为后来我创办公司做软件积累了很多的人脉资源。”也正是因为王骥鹏爱帮别人修电脑,让他慢慢走进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凯老师的视野,“一边研究电脑,一边担任学生会科技实践部部长,并且还能保证学习成绩稳定,一开始就觉得这个学生挺特别的。”杨凯老师说。

在创业方面王骥鹏坚持选择了与自己专业息息相关的软件开发,并在2011年注册成立了自己的软件公司。“这期间没少了杨凯老师的操心帮忙,一有困难我首先就会跑去找杨老师请教。”王骥鹏说。“他是一个特别喜欢研究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方面格外有兴趣,虽然实力不是学校最拔尖的,可是一旦遇到专业方面的困难,一定要追根究底弄个明白。”杨老师这样评价王骥鹏。

不忘母校,不忘初恩

经历过迷茫和挫折后,王骥鹏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公司发展也慢慢进入正轨,2012年王骥鹏带领自己的团队参加了山东省创业大赛,并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但暂时的成功并没有让他太过喜悦,王骥鹏有自己的打算。

“一开始,为了赚钱,我们什么零零散散的项目都做,但我们知道,我们的公司不是小作坊也不想只做单纯的外包项目,而是想研发自己的产品。可单纯的产品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刚刚起步的公司来说肯定要赔本。所以,对于公司发展阶段的清楚定位很重要。公司现在正处在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那就是做软件开发,赚了钱再投入产品的研发,以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王骥鹏说,他最终的目标,就是研发高校信息化产品。“之前我们做了一个试用软件,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本来要5天完成,结果试用软件后只用1天就准确无误地统计完成了。”

找准方向后,王骥鹏开始建立起大学生就业实践平台,在大学生就业实践平台上,他把公司自有的项目资源放到网络上,让母校学生竞争来做。而且,他坚持为学弟学妹提供实习培学机会;定期在学校里开办计算机培训公开课,其中最多的一年他们培训了500多人次;他还通过实习岗位为学弟学妹提供实践机会。

不仅如此,王骥鹏还为他所在的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设立了名为“凌睿”的奖学金,用来鼓励那些在创新创业方面比较杰出的同学。“虽然钱不多,但我希望让学弟学妹们知道,有那么一群热心的学长愿意帮助他们成长,为他们提供指导。”

在创业前,很多人都曾告诉过王骥鹏创业的辛苦,但他说,有多么辛苦只有自己体会过才真正知道。如今,毕业一年多,回首这些年走过的创业路,王骥鹏认为,选择做与专业有关的事情,是他创业的有一个重要决定,他说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会永远不知疲倦。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竭尽全力用生命的每一分钟为梦想奋斗。或许不会有人能够真正像比尔盖茨做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软件帝国,但这种奋斗的精神何尝不是青春最美的献歌。

作者:王京平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