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校友风采

六和集团:不可复制的产业链建设

时间:2008-12-26 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六和凭借微利经营、服务营销、密集开发“三大法宝”,从3000元、3个人,16年发展到4万多人、180多家工厂、300多亿销售额。如今,六和又以“产业链组织者”的角色,缔造其国际竞争优势

  一天,中华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执行会长孟祥林很兴奋地告诉《大生》记者,农产商会秘书长率队专程到山东拜访副会长黄炳亮,大受启发。此后他和山东六和集团副董事长黄炳亮通了电话。“这个人很厉害!”孟祥林用强调的语气说道。

  据孟祥林了解,黄炳亮曾谈到过高盛和中粮集团进入养猪业的事情,黄对这两件事并不以为然。他认为六和真正的竞争对手将会是美国的史密斯菲尔德和泰森。“他的眼光是全球视野。”孟祥林感慨地说道,“《大生》要和他聊一聊。”

  于是就有了《大生》记者和黄炳亮的第一次通话。但是一开始就吃了一个“闭门羹”。

  “采访我就不需要了。”带有胶东口音的黄炳亮很委婉地说道,“不过,如果你们想了解我们的团队,我不会拒绝。”

  时间约在11月10日左右。黄炳亮说,这是全国的片区经理集中在青岛总部开会的时间。

  11月12日上午,到青岛流亭机场来接我们的是六和集团企划部总经理周成海。

  在将近一小时的路程中,是周成海为《大生》记者普及六和知识的最好时机。老周的介绍如下:

  1992年,六和集团的老董事长、现在的资深董事长张唐之先生在山东淄博以3120元人民币创办了六和集团的前身—鼎立通达公司;1995年,张唐之联合他在莱阳农学院时的两个同学黄炳亮和张效成正式创办六和集团;2008年,六和销售预计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大关。

  在山东这个区域市场上,民营企业六和用16年时间创造了奇迹。

  这家销售额超过两百亿的企业,总部工作人员只有五六十人。

  在企业界,六和集团知名度并不高,但在畜牧行业,六和却是大名鼎鼎。上个世纪末,当东方希望、新希望(6.77,0.06,0.89%,吧)将资金和精力转移到铝电、金融、乳业等非农业投资时,一些区域性的民营饲料公司乘机迅猛成长,其中最大的黑马即是六和集团。截至2007年,六和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亿元,生产饲料513万吨,销售鸡鸭禽肉67万吨,是“中国最大的鸡肉供应商、世界最大的鸭肉供应商”。2008年销售额预计超过300亿元,是中国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也是中国国内成长速度最快的畜牧业企业。目前六和拥有225家分(子)公司,员工超过4.2万。

  老周的介绍不仅没有使《大生》记者对六和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反而为六和增添了更加浓重的神秘色彩。

  据《大生》记者了解,根据六和的销售额,它已经不仅仅是中国饲料界的老大,而且堪称中国农业企业的巨头。13年间,宏观经济变化莫测,它没有做房地产,也没有做金融,只做饲料及相关行业。那么,它的成功是为什么?它将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演变?

  黄炳亮:做全产业链

  行程的第一站,老周就安排了对六和集团副董事长黄炳亮的访谈。《大生》记者正在六和的会议室里吃着山东大枣,黑黑壮壮、穿着西服革履、还有几份帅气的黄炳亮走了进来。从他的笑容里看出来,他不爱笑。严肃的表情显示,似乎很难有什么工作之外的爱好。

  “你们想了解六和什么?请直说!宣传六和就不必了!做一点真正对行业发展有帮助的报道才是有意义的!”山东汉子的豪爽一语道出。

  “六和发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来发展六和。六和最初的成功是依靠“微利经营、服务营销、密集开发’这三大法宝,六和现在的发展方向是进行纵向整合,做全产业链,我只把自己定位于‘产业链的组织者’的角色。”黄炳亮的话很简洁。

  “对于向上游养殖延伸我有两个难题,一是土地问题,现行的法律规定不得改变土地用途,我们自己建厂就可能会改变土地用途;另一个是资金问题,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我们自身的资金运用问题,另一个是六和产业链上农户的融资问题。”黄炳亮补充说。

  黄炳亮所说的“产业链的组织者”,在之前老周放给我们看的宣传片上有图示,即以养殖户为中心,提供饲料、农药、种苗、技术服务等,然后再从养殖户手中购买家禽,进入六和的冷藏、屠宰、加工链条。

  黄炳亮最后希望我们去实地看看。

  午饭过后,黄炳亮飞赴北京参加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会议,而我们则坐上了老周的车“下去”了。 

作者:盛夏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