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基层 心系菜农
——记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何启伟教授
何启伟,男,1940年12月生。1963年7月毕业于莱阳农学院果蔬专业,同年8月到山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工作,历任技术员、农艺师、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副所长、所长等职。现任省农科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蔬菜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团团长、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十字花科蔬菜分会副会长、山东园艺学会理事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是蔬菜遗传育种,多年从事萝卜、大白菜育种研究;近几年来支持和指导在读博士生开展了蔬菜分子生物学和蔬菜品质育种的方法研究。在《园艺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及《中国蔬菜》、《山东农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
蔬菜育种成果丰
何启伟教授长期从事蔬菜遗传育种及栽培研究,是90年代以来山东省首席蔬菜专家和国内知名的萝卜、大白菜育种专家。先后主持育成了萝卜、大白菜品种30多个;近10年来,主持开展了多项设施蔬菜栽培研究,获国家和省级奖励成果1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项,省一、二等奖4项。
在萝卜育种方面,何启伟教授于1975年发现青圆脆萝卜雄性不育源,1978年育成了77-01A不育系。1979~1988年,何教授主持全国协作,研究并明确了中国萝卜雄性不育性遗传机制、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因型,制定了雄性不育系选育、繁育及杂交制种技术规程,先后育成了10多个萝卜不育系及20多个F1品种在各地推广,从而打破了国际上该项研究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并在《中国农业科学》等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该成果获1989年国家发明二等奖。他还主持开展了萝卜品质育种方法和皮色遗传规律的研究,研究提出了根据产品器官形成期光合生理特点、产品生化指标和解剖结构差异,配合官能鉴定,选育优质生食萝卜品种的方法,并育成了鲁萝卜1号、4号、6号等优质系列品种;同时还重复验证了心里美(即肉质红色)萝卜为杂交起源的观点。“优质型萝卜杂种一代鲁萝卜1号及其选育方法”,获省1990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大白菜育种方面,何启伟教授通过开展科研协作,广泛收集种质资源,突出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商品性和配合力等目标性状的选择,在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选育上实现了突破。主持育成了综合性状优良并且高配合力的国内外第一个黄籽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石特79-3,国内大白菜主要育种单位利用石特79-3作为骨干亲本系,先后育成了20多个F1品种在国内推广。主持育成的鲁白8号新品种,具有抗病、丰产、商品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先后通过了4省审定和国家审定,成为90年代以来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主持完成的“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石特79-3和京90-1的选育与利用”,获2003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白菜不同类型亲本系及杂种一代的选育与推广”,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九五”以来,何启伟教授承担国家863项目和多项省自然基金课题研究项目,在大白菜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抗病、晚抽薹和耐热、抗病春、夏大白菜种质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指导博士研究生开展了蔬菜分子育种研究,为实现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奠定了基础。
日光温室和无公害蔬菜研究效果好
90年代以来,何启伟教授针对山东日光温室蔬菜迅速发展,但存在日光温室结构不合理、栽培的蔬菜种类少、品种不配套、栽培技术不规范,影响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实际,以蔬菜首席专家的身份,积极向省领导建议开展立项研究,并倡导科研协作,实行农业工程、蔬菜育种、栽培生理、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市场营销等多专业、多学科结合,主持开展了“山东新型日光温室蔬菜系统技术工程研究与开发”重大专项研究。经过5年工作,该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制出了新型日光温室;丰富了日光温室栽培的蔬菜种类,更新了品种;研究提出了日光温室蔬菜管理技术原则、平衡施肥建议以及病虫害综合控防技术等。主持起草了山东省日光温室黄瓜、番茄等7种蔬菜越冬茬栽培技术规程,已作为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由此促进了山东设施蔬菜的产业化,并推动了全国日光温室蔬菜的发展,丰富了我国冬春蔬菜市场供应,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成果获2000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了提高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产品的安全生产水平,何启伟教授“十五”期间主持承担了国家“东部沿海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等攻关课题,进一步加强了多专业、多学科协作攻关。主持调研了日光温室蔬菜主产区影响产品安全生产的限制因素。何教授研究规范了日光温室结构参数和建造技术规程,提高了冬季温室的采光、保温性能;开展了抗病品种和砧木选育与筛选,实现了新一轮品种更新;研究提出了主要日光温室蔬菜氮肥调控指标与调控技术,减少了氮肥用量;开展了日光温室蔬菜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与控防技术研究。作为项目主持人,何教授及时综合各项研究成果,主持起草了“山东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和“10种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已分别作为山东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十五”完成的“日光温室建造与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化研究”,获2006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深入基层,关注产业发展
1995年何启伟教授任省政府农业顾问、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蔬菜分团团长、省蔬菜良种工程课题首席专家以来,积极组织全省蔬菜科研协作,潜心开展蔬菜育种与栽培研究,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他还抽出时间深入菜区开展调查研究,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及时向省领导和各菜区提出意见和建议。10余年来,何教授就全省蔬菜产业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发展重点和应采取的战略、策略等。先后撰写有关山东蔬菜产业发展的论文14篇,有关建议7篇,调研报告5篇,为全省蔬菜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蔬菜业已经成为山东农业的支柱产业,种植业的第一产业,有1300万人从事蔬菜生产、加工和运销,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2005年,全省蔬菜(包括西、甜瓜)播种面积3209万亩,总产量10452万吨,总产值914亿元;出口蔬菜240万吨,创汇15.37亿美元。山东蔬菜商品量已占全国蔬菜商品总量的2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蔬菜出口总量三分之一,蔬菜面积、产量、效益已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位,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蔬菜和出口蔬菜生产基地。
理论研究与实践齐头并进
何启伟教授先后发表论文80多篇,主编出版专著7部。1992年出版的《十字花科蔬菜优势育种》系统总结了我国十字花科蔬菜优势育种研究的理论与实践;1997年出版的《山东蔬菜》总结了建国以来山东蔬菜的科研成果和群众经验;2002年主编出版了《山东新型日光温室蔬菜系统技术研究与实践》,反映了日光温室蔬菜系统技术的研究成果;与汪隆植合作主编的《中国萝卜》一书2005年出版,是我国有关萝卜科学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2006年主编出版了《山东蔬菜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一书,收录了近10年来有关蔬菜宏观研究、栽培与栽培生理及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150多篇论文和技术标准;另外,他还编著出版了蔬菜科普书籍30多种,近500万字,发行130多万册。1998年被聘为山东农业大学蔬菜学博士生导师,已培养博士5人,在读7人。
何启伟教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勤奋刻苦的献身精神,善于学习,勤于实践,乐于开展科研协作,不计较得失和名利,在荣誉面前主动谦让,其学风和职业道德得到了国内同行的一致好评,先后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教兴鲁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