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刘晋么?还记得2011年亮相中央电视台的延时摄影作品《我的大学》吗?近日我校园林与林学院园林专业11届毕业生刘晋又回来了。当时,热爱摄影的刘晋为了纪念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利用一年的时间拍摄了13万张照片,导演完成了这部延时摄影作品。
《我的大学》刚上传网络一周点击量就超过了50万,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毕业之后,刘晋进入了湖南媒体《潇湘晨报》,成为一名多媒体记者。如今,他刚刚辞去了多媒体记者的工作,决定回到母校做一些有激情并且有意义的事情,以自己这三年的社会见闻服务母校的在校学生。
大学之路回忆多
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珍藏这段最美好的人生经历呢?刘晋用自己的处女作《我的大学》储存下一段属于自己的青春岁月。这部曾亮相央视的摄影作品融DV、摄影、动漫技术于一体,令许多专业人士拍案叫绝。每年新生一入校,都会被推荐观看刘晋拍摄的《我的大学》这部记录农大美丽校园生活的延时摄影作品。
那么刘晋这位学习园林专业的学生是如何爱上摄影,并把视频做得如此专业的呢?
刘晋在大二时担任了学校摄影协会的会长,那时他有了自己的相机,并通过网络教程自学了大量摄影知识,之后便萌生了拍遍校园的念头。“偶然在YouTube上看到日本人拍摄的视频,萌发想法,找新闻摄影选修课的指导老师郭建良老师商量。在郭建良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我用一年时间拍了13万张照片,从新生军训到毕业合影,记录了我所想到的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刘晋说,“学剪片子的过程遇到很多困难,可是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去做喜欢的事情,不会感到枯燥。”
激发刘晋对摄影学习兴趣的正是郭建良老师,刘晋说他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郭老师。正是在郭老师一步步的鼓励、指导和帮助下,刘晋把爱好发展到了专业级别,并最终完成了这样一部精彩的作品。
谈到刘晋,郭建良老师说:“摄影只是他的爱好并非他的专业,但是他却把《我的大学》这部延时摄影作品做得这么好。可见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啊。”
记者之路苦乐多
恰逢毕业季,这部《我的大学》延时摄影作品成为了他找工作的敲门砖,《潇湘晨报》的负责人在看完这段短片后,第一时间向刘晋发出了邀约。于是他毕业后顺利成为了一名多媒体记者。
入职后,他扛着相机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这期间他拍摄过汶川地震4周年后的失独家庭、德国面包房里做学徒的聋哑女孩,也采访过抗战老兵。为了完成一个拍摄任务,他常常需要一个人带着器材出差并承担所有的拍摄流程,后期的剪辑制作更是连着好几个晚上不能休息。
这几年刘晋走遍南方大小城市,领略美景,“人生的过程在于行走,不同的风景中领略不同的情怀,在行走中提高自身的修为,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在空闲的时间,他也没有停下来,“我喜欢看电影,因为通过看不同的电影我可以学习到很多拍摄知识,然后可以把它们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刘晋说。三年的记者生活开拓了刘晋的眼界,锻炼了他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在工作过程中,刘晋不断发现新的兴趣点,不断挑战自我,最终,他选择暂时离开摄影记者这一职业,转型回校创业。
创业之路精彩多
回到学校的刘晋现在忙两件事:一是他正在装修的餐馆即将在西苑开始营业,二是他正在推广自媒体“爱校友”。
对于转行做餐馆的原因,他是这样解释的:“我希望开一家干净卫生的快餐店,让大家就餐时多一个选择,让大学多一份记忆”。而做自媒体“爱校友”是刘晋现在的主要工作,三年的媒体从业经历让刘晋养成了每天浏览大量资讯的习惯。虽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淹没在众多庞杂无用的信息中。“我会每天筛选出几条新鲜有趣的新闻,分享到‘爱校友’的订阅号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通过选择的累积,校友可以看到更多有用的东西。”刘晋说。
对于未来,刘晋充满信心,他坚信如果想把一件事做好,就先不要考虑金钱利益,而等你真正做好了一件事,机会自然会来找你。“不论做成一件事情的希望多么渺小,都要努力去做。勇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为做了就不会有遗憾,而不做才会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