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校友风采

孙玺:喜看学海千重浪,自是英雄尽畅游

时间:2021-06-28 来源:宣传部

午夜十二点,看化学楼灯火通明。这是孙玺无数次梦回的场景。

“我记得午夜化学楼,也记得火热的追梦赤子心。书山无尽,学海无涯,青年应燃烧青春,学得知识真本领。”着一身白色实验服,眼前这位科研新秀温文尔雅,笑容可掬。

孙玺,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药学专业2006级校友,2011至2014年就读于安徽农业大学,获得农药学专业硕士学位,2014至2018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并获得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卡迪夫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联合培养,2019年1月至今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实习转博士后。丰富的求学经历,精彩的求知人生,他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鱼得水,欢快畅游。

历练,梦起丙戌

时光倒流,梦回丙戌。2006年的金秋九月,孙玺踏入我校,五彩斑斓的旅程也就此展开。

“李玉文老师,徐鲁斌老师,孙家隆老师,还有带我毕业设计的王智老师!”大学生活,林林总总,最是师恩不可忘。孙玺表示,走上科研这条路,离不开老师们的用心教导。“大学所学的知识对我的科研生涯是大有裨益的。”孙玺眉笑颜开,欣喜地介绍道:“大学时期做咖啡因提取实验时用的升华分离的方法,最近还帮助我提纯了一个化合物!”

回忆起当初背包求学、勇敢无畏的少年,孙玺说道:“感谢当初的自己。”一句话简简单单,却又分量深重。农业为本,勤恳是魂,受母校踏实务本、勤奋求学的学风影响,在大学期间,孙玺认真学习与专业有关的各项课程,这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体系,也为之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深厚基础。在与课程和实验的次次邂逅之中,孙玺对各种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也由此埋下了做科研的种子。

出航,乘风破浪

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成功考上研究生的孙玺求知若渴、再启征程,开始了在淮北师范大学王磊教授课题组研究有机方法之旅。

“吾日有三,科研、科研、科研。”这种近乎痴迷的热爱,让他在科研生活中的处处所遇皆是乐趣。做实验、看文献、跟师兄师姐交流问题和在组会上与导师讨论方法构成了孙玺的日常生活元素,这种在其他人眼里枯燥无味的生活方式,他却品得八分甜。灯明,夜深,他每每后知后觉于时间变化,这是因为科研魅力沁心令他深深陶醉。“做实验久了,我时常会感觉自己在和设备仪器交流谈心,又或者仿佛自己也化身元素参与到那令人惊心动魄的化学反应中去。”岁月静淌,他那颗热爱科研的种子亦于无声处破土抽芽、恣意生长。

路无坦途,开路行远难免会遇到丛生荆棘。着手第一篇论文不久,挖掘科研要理的孙玺就遇到了瓶颈——论文的机理研究出现卡壳。“对于有机化学的论文来说,完成底物扩展工作只能算进度的一半,机理研究的深度以及可靠性会直接影响到论文的档次。可我一直找不到副产物,尽管苦思冥想,却一直想不出来”,孙玺回忆道。

百思不得解,他决定去找课题组的老师寻求帮助,没想到老师只是让他回去简单休息一下。纵然求解心切,孙玺还是听从了老师的意见。令他激动振奋的是,休息一晚后,灵感竟如烟火般在头脑中绽放。他立即采取行动,顺着灵感搭藤建桥,调节了反应后体系的PH值,利用银镜反应成功找到了副产物甲酸,论文也很快成型并顺利发表在了Green Chemistry上。

汗水诚不欺,努力终不负,每天数小时扑在科研上的孙玺逐渐树立了坚定科研、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科研价值观,接连发表了两篇对他科研生涯至关重要的论文。

回首研究生期间研究有机化学的生活,孙玺总结道:“它让我对分子结构更加熟悉,也进一步提高了我对电子分布对化学反应影响的理解,还有在此期间养成的生活习惯,这些都令我受益匪浅。”

转变,力争上游

在创新蔚然成风之际,孙玺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挑战自我。在博士阶段,他转变了科研方向,着手从事催化研究,主要做一些非均相反应。

得益于研究生时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他对新环境、新事物、新任务都很快有所适应。由有机化学方法变成非均相催化,由玻璃仪器、瓶瓶罐罐变成各种管路、流量计、压力检测器和色谱检测,他拿捏着其间的联系与区别,逐渐搭建起了催化体系的构效关系概念,并成功发表两篇论文。

读博期间,孙玺还在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到英国Cardiff University旗下的顶级催化研究机构Cardiff Catalysis Institute跟随催化界顶级科学家Graham J.Hutchings进行联合培养,从事金催化方面的研究。在卡迪夫一年多的联培研究阶段,孙玺发现了一种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工艺,这对单原子催化剂甚至整个化工催化剂的制备行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导师和课题组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他的这一成果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Nature Chemistry上。这篇论文的发表是对一颗赤诚求知心的奖赏与抚慰,是对他科研能力的肯定,同时也给他的国外研究生活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不负使命与期待,孙玺学成归来。目前,他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正从事反应工业化方面的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成绩,为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他如是说。

以时间为奋斗坐标图,他每一次的前进脚步都被认真标注。历经种种淬炼,当初的懵懂少年郎已然成长为一代栋梁。追梦热情不灭,科研热血难凉,喜看学海千浪万浪,他身披荣光,整装再发。

作者:张楠 编辑:杨宗玲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