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校友风采

蒋增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人生

时间:2022-12-15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校友总会

28年前,西方学者提出一个问题:“谁来养活中国?”今天,我国的水产行业人员给出了一个答案——依靠我们自己。得益于海水养殖产业蓬勃发展, 鱼虾贝蟹已经从过去的稀罕物变成现在的家常菜,而这一改变是依靠海水养殖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才得以实现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校1997级海水养殖专业校友,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增杰。

  

  坚守初心,奋力拼搏创成就

蒋增杰出生于青岛平度,1997年考入青岛农业大学(原莱阳农学院),选择了海水养殖专业之后,蒋增杰便从没想过放弃。他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和资源, 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进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后,依旧坚守初心,不断在规模化海水养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海水健康养殖模式与技术、海洋酸化生物学效应等领域去寻求突破,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课题10余项,致力于将理论内容灵活运用到实际科研工作中。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蒋增杰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但他始终将其看做前进的动力。正面迎击,逐个攻破,这是他面对困难的态度,亦是他坚守发展海水生态养殖的初心。
苦心人,天不负。在一次次探索尝试与奋力拼搏中,蒋增杰率领团队系统解 析了重要养殖生物生理生态学特征及其对生源要素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过程和机理,创新性地将微食物环嵌入养殖容量评估方法,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养殖容量动态评估技术,优化了浅海筏式、底播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从环境改善、气候调节、产品品质等多个层面系统诠释了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的绿色属性和科学内涵,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研究成果在山东、浙江、河北等多地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和推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为保障海水养殖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荣获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目前,蒋增杰是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养殖容量评估与管理岗位专家,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云南省“千人计划”产业人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计划人选。担任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养殖工作组(SGIMCE)主席,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养殖与环境控制功能研究室主任及执行专家组成员、中国生态学学会海洋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蛤仔分会理事。

精雕细琢,致力教育育人

在注重科研工作开展的同时,蒋增杰也特别重视海水养殖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蒋增杰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近海生态养殖”科技创新团队责任研究员,还在青岛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研究生导师。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是蒋增杰的座右铭。作为科研团队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在科研方面,他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团队成员、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大家以国家需求和产业需求为导向,找准关键科学问题,做好“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提高“战术”层面的工作效率,恪守学术道德;在为人处世方面,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经常与团队成员和学生们分享感悟,探讨人生哲理,鼓励大家勇于走出舒适区,培养底层逻辑,提升思维层次和格局,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蒋增杰认为,在正确的目标引领下,即使尝试多次仍然失败,也要坚定理想信念,时时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逆境中保持积极、乐观和向上的态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更高的维度、更大的视野辩证的认识事物的两面性,从挫败中总结收获。他也始终秉承这一理念,并坚信,只有做到“肯吃苦、有毅力、有信心”,才能披荆斩棘,摘得梦想的桂冠。

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碰运气,更不是一蹴而就。努力、自律、坚持、拼搏是蒋增杰成功的秘诀,坚守科技报国初心,牢记服务人民使命,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蒋增杰正在致力于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上砥砺前行。

作者:刘倩 编辑:刘琨 薛寿鹏 姜妍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