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社会需求搞科研
——记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志亮
科研工作的最大作用和最根本源泉是什么?那就是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攻克各种社会现实难题,为国家和社会、人民需求服务!———王志亮
近年王志亮的科研重点是将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大量开展疯牛病、新城疫等重大疫病的研究与检测工作,为国家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因此他先后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荣获山东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和青岛市劳动模范称号各一次。2003年被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5年被评为青岛市科技将才。
科研工作要立足于实践才能真正创造财富
作为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兼任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国家牛海绵状脑病参考实验室和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主任,王志亮一直高度重视自己的科技成果的实践转化能力,或者说他会趋向于直接选择一些现实中畜牧专业中的难题,全力以赴的攻克,为农民朋友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所以有些同行称其为:“农民的及时雨”。
王志亮从事禽痘病毒基因表达载体研究。1995年在国内率先建立起禽痘病毒表达系统并成功表达了马立克氏病病毒gB基因;在沙门氏菌特异单克隆抗体研究方面,在国内上首次建立多株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有效用于沙门氏菌研究和食品检测;在疯牛病研究方面,运用与国际合作开发出多株PrP单抗,成功用于我国疯牛病检测。在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国内首次证明LaSota疫苗对新城疫病毒基因VII型具有保护力,从而澄清了在该领域研究中的误区;不断分离鉴定和序列测定国内新城疫流行毒株,把握国内毒株流行的新特点;在国际上首次建立起新城疫病毒的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组建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是我国卫生和农业系统目前通过验收的8个生物安全实验室之一,而且在国内同类实验室中率先通过ISO/IEC17025认证,使实验室具备了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研究和检测的能力。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多国牛肉贸易谈判,为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源于承诺,所以才能激流勇进
为什么王志亮总是选择现实难题加以攻克?为什么每次攻克现实难题时要与时间赛跑,与时间战斗?
王志亮是真真正正农民的儿子。他还清楚的记得,就在自己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来时,他家里养的2头牛因为得了奇怪的病,死亡了。那时全家人都抱着牛大哭,而且哭得最厉害的就是王志亮了。因为他知道,这两头牛关系着自己的命运,家里一直计划用卖两头牛的钱来供他上大学。
当时,家里狠心卖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再加上左邻右舍,东拼西凑的援助,让他实现了大学梦。同时家里人的叮嘱也让他记忆终生:“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有本领了为父老乡亲解决这些急事。”那时他就郑重承诺,要用自己的所学为父老乡亲解决困难,让悲剧尽量少的上演。
1989年7月莱阳农学院兽医专业毕业后,1992年他又进入扬州大学动物传染病与预防兽医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他成功地获得南京农业大学动物传染病与预防兽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在他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他就牢记自己的职责和承诺,直接参与了大量解决农民朋友切实问题的工作,为农民朋友解了无数次燃眉之急。
承诺不变,实践中为农民带来更多财富
王志亮现在还兼任国家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饲料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禽传染病分会常务理事、人畜共患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兽医生物技术分会理事等。
现主持国家十一五重大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各1项,农业部“948”项目2项,国家牛海绵状脑病(BSE,疯牛病)和新城疫检测项目各1项。
谈到自己忙碌的工作,他并不觉得自己很累。他说:这就是我的责任。在中国加入WTO,中国农业特别是畜牧业受到国外发达国家强烈地冲击的时候,有些国际化的动物疾病传入我国的时候,我们更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我们要更好的明白自己肩上的胆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一时的失职可能会造成农民朋友巨大甚至是致命的损失,可能会葬送不知道多少家庭的希望与幸福。所以我们即使再忙碌,也要热情的完成自己的每一项职责。责任重于泰山,丝毫不能推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