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发展巡礼】深入实施文化强校战略,为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时间:2024-06-03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扛牢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实施文化强校战略,有效推进“十三五”“十四五”文化建设规划落实落地,不断完善“大宣传”工作格局、“大思政”育人格局、“大文化”发展格局,新时代新阶段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正逐步形成。

一、凝心铸魂,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学校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理论武装持续强化。实施“3+”理论武装工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不断完善理论学习制度体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强化“四团四进”宣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高标准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农大实践”书写黄河滩强农兴农新诗篇》作为山东高校唯一案例入选山东省《“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案例》。二次党代会以来,全校上下理论武装更加扎实、“知农爱农”情怀更加浓厚、强农兴农使命扛的愈加坚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层层压实。深化意识形态领导责任、分析研判、督查考核“三大机制”,严格课堂、舆论、文化“三大阵地”管理,深入实施理论武装、思政质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个融入”、文化引领、网络教育、平安校园防护“六大工程”,实施抵御防范“2233”工作体系,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体系构建实践》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优秀成果,学校构建“三三六”意识形态工作体系的做法在全国农林水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年会上作重点发言。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融媒体传播矩阵,加强青岛农业大学新闻网、《青岛农业大学报》、校园广播电台建设,上线“乡村振兴中的农大实践”等专题网站9个,建设“青岛农大新媒体联盟成果展示”网络平台,官方新媒体平台粉丝突破50万,学校入选山东教育融媒体建设首批试点单位,获评《中国教育报》高校教育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山东教育政务新媒体工作先进单位等百余项荣誉。主动设置议题,聚焦服务乡村振兴、黄河国家重大战略等重大主题,组织国家、省级主流媒体开展“黄三角答卷”媒体采风行,打造“行走在黄河岸边的农大人”“生而为农”“校友访谈”系列外宣新品牌,创新形式讲好新时代“青农故事”,《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相继报道我校改革发展成就,“大宣传”格局更加健全、主旋律更加响亮、强农兴农新作为更加凸显。

二、五育并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扎实推进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用大学精神文化涵养道德情操。隆重庆祝建校70周年,发布《诗行写大地》宣传片、《我的大学》宣传画册、《青岛农业大学赋》,编辑《芳华·绽放》校友风采录、《启智润心》最美教师风采录,历史性编撰完成校史初稿,完成校史馆改造,在继承和发扬“莱农精神”基础上,凝练形成“矢志三农,艰苦奋斗,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青岛农大精神,进一步凝练新时代青岛农大精神。在强化校史教育中实现精神传承,打造校友文化节文化品牌,举办学院特色校友文化活动、校友讲堂、校友企业家论坛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莱阳校区寻根之旅,在《青岛农业大学报》《校友通讯》开设《校史钩沉》专栏,开办专题校史展览,加强校史文化解说团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传统,不断汲取新时期新阶段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

以“大格局”培育“大情怀”。以系统观念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大格局”,教育引导学生践行“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大情怀”时代要求。制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年度考核办法,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打造“培根秾育,厚德立地”课程思政品牌,深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构建研究生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青春系列”思政大课、“三六六”社会实践育人机制、青马工程“五个一”培养体系,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机制,不断夯实“导学、督学、强学、润学、励学”五位一体的“五学”体系建设,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五新五化”管理新模式,全面实施阳光育心工程、爱心“润苗”工程,健全完善“六维联动”安保维稳网格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新时代“点-线-面-体”生态育人体系建设,入选首批全省高校“三全育人”暨立德树人示范校培育建设单位,智慧育人平台获批全国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立项,2个项目立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创新重点项目,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立德树人强农兴农成果丰硕。获评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多次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大学生“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多语荟遗 声贯中西: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山东省39个非遗为例》项目斩获“挑战杯”国赛特等奖,“乐陵市科技小院助力农业技术服务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获全国农科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优秀成果特等奖,学校位列2019-2023年全国农林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TOP20)第11名,动画电影《C9回家》等一批精品力作获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美术片提名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学生深造率保持在30%左右,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企业认可度和社会满意度不断攀升。

三、文明浸润,扩延大学文化建设新格局

不断巩固拓展省级文明校园创建成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文明校园创建机制愈加完善。强化体制机制在文明校园建设中引领作用,全面启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按照“思想道德、领导班子、教师队伍、校园文化、优美环境、活动阵地”等“六个建设好”标准,不断完善以《青岛农业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多部门协调联动、师生全员参与的文明校园创建机制,制定年度文明校园创建实施方案,细化文明校园测评指标,开展“两优一先”“卓越教学奖”“最美教师”“最受欢迎本科任课教师”“劳动模范”“最美辅导员”“最美班主任”“最美大学生”等荣誉评选,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蓝谷校区、平度校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图书馆改造、宿舍空调安装等工程,食品楼、博学楼投入使用,实现智慧校园一网通办,平安校园建设持续加强,众志成城取得抗击疫情阻击战重大胜利,深化“山东省绿色学校”建设,2019年获评山东省文明校园,连续四年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级文明校园复查,发放精神文明奖1.5亿元。

文化精品创建亮点纷呈。发挥文化品牌在文明校园建设中支点作用,打造形成特色鲜明、品质高雅“一院一品”文化品牌格局,“农文化、花文化、虹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建设了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国旗护卫队、读书节、国学讲堂等十大文化品牌,培育了清廉青农、大学生公寓文化节、校园美育周、园艺文化节、“四向”美育实践坊等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了学风建设月、“展特长 推新人”竞赛、“虹韵牡丹”游园会、“社团八百”文化、五四青年节特别团课等精品文化活动,“心弦美育工作室”获省级文化建设项目重点项目、山东高校辅导员领航工作室,“青思客”网络思政工作室入选山东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五廉工作法”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廉洁教育案例展示优秀作品。

文化“两创”典型示范。突出文化“两创”在文明校园建设中示范作用,深入推进全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建设,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实践育人、研究提升、传播推广、涵养育人“五大工程”,打造“鼎盛花园”和“群芳圃”两个传统文化景观带,升级改造农机文化长廊,深入开展“滋兰树蕙”国学经典教育公益项目,推出《二十四节气》系列原创微视频,建强国学系列文化品牌、国学社团,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我们的节日”等精品主题活动,推进国学研究院、齐民书院等研究平台建设,“中国农学史”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重点项目,“《二如亭群芳谱》读本整理与研究”获批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选读》入选山东省一流课程。紧跟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指引,依托“黄河精神、黄河文化进课程教材”省级教改重大专项,搭建“黄河文化教育传播平台”,组建中华农业文明与黄河农耕文化研究团队,出版《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教程》,建设“黄河文化概况”“走近非遗-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英)”等12门黄河选修课程,7项案例获评山东省本科高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编辑:周维维 薛寿鹏 姜妍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