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年终回顾:2005年莱阳农学院十大新闻

时间:2006-01-07 来源:莱农报

1、“中国丛枝菌根研究”项目获得2005年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由我校菌根生物技术研究所刘润进教授等完成的“中国丛枝菌根研究”项目获得2005年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这是今年山东省评出的惟一一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专家认为,该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在菌根学这一交叉学科领域、农业科学领域乃至生物学领域都是举足轻重的,不仅丰富了生物学领域的理论和知识,在生产实践上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学校实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7月17日至8月14日,我校实施干部人事改革。全校共有352名干部参加了处级干部的竞争上岗,最终有109名同志走上处级领导岗位,170名同志走上了科级干部岗位。10月24日,全校非教学科研人员竞聘上岗全面启动,447名同志符合相关岗位要求,走上相关工作岗位。
    3、我校克隆牛后代首次走入寻常百姓家
    3月29日、31日和4月2日,我国首批体细胞克隆牛“双双”的胚胎移植后代,在青岛市平度和即墨三户农民家中相继出生。我校董雅娟、柏学进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科技厅良种产业化项目课题小组,采集优质体细胞克隆牛的超排胚胎,经过胚胎分割后,移植到经过同期发情处理的农户自家本地黄牛和西门塔尔一代牛的子宫内,进行借腹怀胎。结果有三头牛获得妊娠,从而产下了3头健康活泼的克隆牛后代。
    4、我校育成“高酸制汁”专用型苹果品种,高酸苹果有了“山东制造”
    由我校副校长戴洪义教授主持完成的高酸制汁苹果杂交育种项目,通过了由山东省科技厅、农业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整体研究居国际先进水平,在高酸制汁专用柱型苹果新品种选育和苹果柱型基因AFLP标记及SCAR标记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属前沿性工作,通过杂交选育的5个苹果新品种在生产上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项目研究的成功将有效缓解我国果汁加工中高酸苹果原料短缺的问题。
    5、我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根据中央、省委和烟台市委的安排部署,按照省委组织部和省委高校工委的具体要求,我校从8月下旬开始,在全校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后圆满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任务。山东省委先进性教育督导组组长孙传宏在我校检查工作时指出,我校各阶段工作成效非常明显。
    6、海都学院“扬帆启航”
    9月2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我校首个独立学院——海都学院正式成立并招生,校党委书记周学宝和校长李宝笃共同为海都学院揭牌。学院地处我校莱阳校区,现设立专业11个。
    7、学校表彰“教学名师”、“科研先进个人”和“十大育人标兵”
    4月16日至6月11日,我校相继召开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学科建设暨科研工作大会、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分别表彰了10位 “莱阳农学院教学名师”、11位 “莱阳农学院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和 \"莱阳农学院十大育人标兵”。  
    8、2005年学术活动月暨博士论坛创下我校多项历史纪录
    10月23日开幕的我校2005年学术活动月暨博士论坛,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共作学术报告132场,其中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23场,累计参加人数30000多人次,实现了我校学术报告场次、内容覆盖面、参会人数等多项历史之最。
    9、我校成功举行科技成果展暨与城阳区企业科技合作签约仪式
    12月20日,我校举行科技成果展暨校企合作签约仪式,由我校研究开发的21个科技项目“喜结良缘”,与城阳区的23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科技合作的协议,标志着我校与城阳区的科技合作全面启动。
    10、党委决定《莱农报》更名为《莱阳农学院报》,并扩为对开4版
    10月27日,校党委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报工作的意见》,并决定将学校校报《莱农报》自2006年元月起,更名为《莱阳农学院报》,由4开4版改为对开4版出版。《莱农报》创刊于1982年3月25日,至今已历经24年,出版报纸518期。这次更名改版将使校报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陈太安)

作者:NULL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