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共青团山东省委发起的关于改善贫困家庭儿童成长环境的“希望小屋”行动,坚持精准帮扶、整合资源,温情关怀、“智志”双扶,青岛农业大学团委联合城阳街道青工委、爱心企业援建城阳区京口社区两处“希望小屋”,近日已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援建过程中,校团委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在装修翻新房屋之余,组织学生志愿者建立了“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的线上帮扶方式,让受益孩子实现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新”的成长转变。
本次帮扶对象为京口社区两名来自贫困家庭的8岁和14岁女孩.8岁女孩平日与家中老人合住,没有独立学习空间;14岁女孩家中仅有一间6平米的储藏室厢房,存在墙皮脱落、电路老化等情况。为提高帮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校团委对帮扶家庭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在充分考量房屋状况和帮扶对象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装修方案。除却为小屋整修电路、重新吊顶、粉刷墙面,安装设置床体、橱柜、窗帘、电灯、被褥等用品,考虑到冬季寒冷,杂物厢房没有采暖设施,还特别为其中一处小屋捐助空调送去温暖。此外,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帮扶对象的生活喜好后,特意选取女孩喜欢的粉色颜料涂刷墙壁,安装浅色窗帘,让小屋的整体风格更加温馨。
在房屋装修之余,校团委彰显人文关怀,拓宽帮扶路径,让“小屋”的建造过程更有“人情味”。校团委对帮扶家庭多次走访,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交谈,更真诚、真实地了解学生需求。学生家长在交流中吐露了关于孩子教育和成长问题的担忧,对孩子升入初中后出现偏科和成绩下滑,以及进入青春期后的各类敏感问题表示苦恼。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与家长和孩子分享了农大学生的励志成长故事,鼓励孩子乐观向上,立志成才;回校后立刻组织学校学生志愿者以线上方式与两个孩子进行交流,并针对两个孩子的学习特点制定一对一辅导计划,分别开展学业、心理上的长期结对帮扶,在后期走访中还去了地球仪、世界地图、地理教辅材料以及跳绳等健身用品。爱心企业为帮扶家庭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并表示后期将对困难家庭提供物质生活上的持续帮扶。
装修后的小屋“换新”又“焕心”,在工作人员完成施工离开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坐在新床铺上,打量着新的窗帘、橱柜、书桌,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已久的感动和喜悦。孩子们表示,终于有了自己梦想中的成长空间,感谢农大的叔叔阿姨们,一定会好好学习回报大家的爱心。
“希望小屋”是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共同发起的儿童关爱行动,针对贫困家庭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至14岁儿童,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为主,依托原有住房进行规划打造,配备必要的学习生活用品和爱心结对志愿者,改善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带来敞亮的空间和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