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永立潮头敢为先——记我院动物科学系党总支

时间:2002-12-04 来源:新闻中心

2001年11月,我国首例健康成活的克隆牛“康康”和“双双”,在我院动物胚胎工程中心试验场顺利降生。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在社会上立时引起了强烈反响,“莱阳农学院”和“克隆牛”一时间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业院校,何以取得如此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呢?这不能不提到动物科学系党总支。正是他们立足学校和系部发展的实际,团结实干,开拓进取,乐于奉献,创造了优良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才使得全系各项工作健康开展,教学、科研佳音频传。
首先,切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他们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在组织建设中,建立健全了民主生活会、党政联席会和总支成员联系专业、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形成了开明、团结、务实、高效的坚强领导核心。在作风建设中,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为教学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农民服务”的工作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成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其次,狠抓学风和系风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风浓、学风正是动科系的一大特色。多年来,他们从专业思想教育入手,使学生牢固树立起“学农爱农”的意识,并以抓英语统考和考研为突破口,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发挥各类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党总支还在全系建立了党员联系、扶持特困生制度,使家境困难的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党组织全方位的关怀和帮助。“七姐妹”是动科系畜牧96级同住一个宿舍的七名女生,她们来自偏远的农村,家庭贫困,生活窘迫,曾一度自卑、彷徨和苦闷。系党总支发现后,一边组织党员教师做她们的思想工作,一边为她们申请了特困生补助,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从此,“七姐妹”变得自强自信起来,她们团结互助,发奋学习,毕业时有5人通过英语六级,4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全部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硕士研究生。“七姐妹”考研的故事,先后被海内外7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七姐妹”已成为莱农的骄傲,激励着莱农学子奋发有为。
正是在这种良好系风、学风的影响下,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全系有71.2%的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参加了邓小平理论学习组和读书会。良好的学生素质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自1995年举办第一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以来,学生就业形成了“卖方”市场,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
再次,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开创工作新局面。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中,他们于1991年在山东省率先建立了“预防兽医学”学科,并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1996年,他们又建立了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开设了水产养殖、草业科学、生物科学等新兴专业,一个横向交叉、综合科研能力强、实力雄厚的多学科群体已经形成,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山东省中兽医学会、山东省特种经济动物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奶牛饲养技术咨询培训中心相继落户该系。
他们树立起“人才兴校,人才第一”观念,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方针,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今后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做好人才储备。2000年以来,该系先后引进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8名,国家863项目主持人1名。教学科研队伍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结构配置合理。
他们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克隆牛技术的研究被省科技厅评为2001年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获2002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五龙鹅品种选育”、“长毛兔优良品系的选育”等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八五”以来,该系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57项,在国内外发表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论文560多篇,出版专著36部,有1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有两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此,在纪念建党八十周年时,动科系党总支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山东省委、省委高校工委分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在这些荣誉面前,动科系党总支没有丝毫的骄傲和自满,他们将继续以“永立潮头敢为先”的豪气,再创辉煌,谱写新篇!

作者:陈太安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