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12日,校长李宝笃、副校长戴洪义率学校畜牧养殖、植物保护、园林园艺、食品加工等方面专家教授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行,赴枣庄市山亭区,看望学校选派到当地农村挂职帮扶的“第一书记”,实地考察山亭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学校帮包的三个村子的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状况,并出席了在枣庄学院召开的首届“三校”服务山亭经济发展协商会议暨“第一书记”论坛,与烟台大学、枣庄学院以及山亭区党政部门负责人,共商推动山亭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
5月10日上午,李宝笃一行赶赴学校帮包村所在的徐庄镇,与山亭区、徐庄镇的党政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山亭区以及徐庄镇总体经济发展情况、当地发展思路规划以及产业布局、特色经济、生态资源等具体情况。下午,李宝笃一行先后到徐庄镇七里沟村、赵山头村、武王庄村,看望学校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肖传强、赵龙刚、李超三人,实地察看了三名同志的工作生活状况,并为他们添置了生活、工作用品。调研中,李宝笃认真听取了三位“第一书记”所在村的情况介绍以及驻村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并向村负责同志详细询问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征求广大村民对“第一书记”工作的意见建议。李宝笃对三位同志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以及迅速转变角色积极开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代表校党委、行政以及党委书记程玉海对三位同志表示慰问。他同时要求三名“第一书记”,一定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扎扎实实地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尽快摸清实情,吃透村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与学校有关部门及专家教授联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规划。帮扶工作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努力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又要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科技优势,努力与当地基本干部和农民群众一起,为当地健康可持续发展找出路、想点子,尽最大努力把“第一书记”工作任务完成好。
5月11日,在枣庄学院召开的首届“三校”服务山亭经济发展协商会议暨“第一书记”论坛上,李宝笃校长与烟台大学、枣庄学院、山亭区的领导以及驻山亭“第一书记”们,面对面就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切实有效地做好帮扶工作进行交流探讨。
李宝笃校长在会上讲话指出,学校选派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有利于推动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加强与生产一线的紧密联系,这对于学校的学科建设、科研立项以及干部培养锻炼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他说,通过考察发现,山亭地区,尽管山多地少、土地资源有限,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较为充足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具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良好基础。学校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人才、智力的优势,发动相关专家教授在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对接点,务求实效的为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百姓多做实事,确保干一件成一件,成一件巩固一件。他表示,学校将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载体,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新农民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技术成果转化以及推进与涉农企业合作等方面入手,全力推动当地的产业升级和现代农业的建设,把高校的优势尽快转化为推进当地经济发展、百姓致富的动力,努力为帮包村、山亭区以及整个枣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戴洪义在会上交流了学校开展“第一书记” 选派工作情况,肖传强作为“第一书记”代表交流了驻村以来的工作开展情况、个人感受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12日上午,李宝笃校长还会见了枣庄市委书记陈伟,就加强校地合作,全方位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