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青岛农大召开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

时间:2015-12-08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12月7日下午,青岛农业大学召开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暨“挑战杯”竞赛表彰会。校长宋希云、副校长杨同毅出席,校党委副书记刘国秋主持会议。

宋希云讲话指出,在本届“挑战杯”中,我校首次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并且在奖励层次、奖励数量和涉及领域上全部实现了重要突破,是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一个缩影和代表。要以此次获奖为契机,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努力营造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和创业精神的氛围,形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合力。

宋希云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是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力度。二是要大力推进协同育人,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进一步营造全员育人氛围,群策群力地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联合社会力量推动协同育人工作;着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面和受益面。三是要加强条件建设,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可靠保障。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建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网络。

宋希云希望广大同学要勤奋学习,通过勤奋学习,获得广博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各种社会实践,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有所建树;要加强团队协作,注重培养自身的协作精神,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刘国秋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参加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对于同学们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是一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大好契机。在筹备和参赛的过程中,能够有机会积极地向老师学、向对手学、向专家学,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实在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她希望本次获奖团队的同学们作为比赛中涌现出的优秀典型,发挥引领全校同学的作用,以竞赛的优秀作品影响广大同学,以竞赛的优秀成绩激励广大师生,努力开创学校人人投身创新、探索创业、乐思好学、知行合一的良好局面。

杨同毅宣读了《关于表彰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团队的决定》。宋希云为三支获奖团队分别颁奖。一等奖团队获学校奖金5万元,三等奖团队获得奖金1万元。

会上,宋希云为校外指导专家、青岛市科技奉献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部部长徐赛龙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

校团委书记初磊介绍了“挑战杯”总体情况;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介绍了本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组织情况;一等奖获奖团队指导教师王东伟,校外指导专家代表徐赛龙以及三支获奖团队学生代表分别发言。

初磊介绍“挑战杯”总体情况

尚书旗介绍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组织情况

一等奖团队指导教师王东伟发言

一等奖获奖团队《秸秆集束打捆机》代表张婷婷同学发言

三等奖团队《蔚蓝力量:海岸线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以徒步丈量青岛海岸线数据为例》代表王珮琦同学发言

三等奖获奖团队《无值守水浴装置》代表赵玲玲同学发言 

在11月20日落幕的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机电工程学院王东伟老师指导的作品《秸秆集束打捆机》,实现了我校获得挑战杯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的突破。团委许颖老师指导的《蔚蓝力量:海岸线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以徒步丈量青岛海岸线数据为例》获得全国三等奖,是我校社科类作品首次进入全国总决赛并获国家级奖励。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世清老师指导的《无值守水浴装置》获得全国三等奖。

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学工办主任、分团委书记、获奖团队师生参加会议。

获奖团队师生会后和领导合影

作者:薛春燕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