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6-13
6月13日上午,青岛市现代农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技术论证会在青岛农业大学召开。经过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平台建设方案合理可行,同意通过可行性论证。副校长宋希云出席会议。
科技处处长王兆华从平台建设的意义和需求分析、平台建设目标内容和技术服务内容、资源整合情况及运行服务机制、计划进度和条件保障、考核指标及预期效益、经费预算及资金来源等几个方面汇报了由我校申报的青岛市现代农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方案。
报告指出,青岛市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农业投入水平较高,农业科技资源较为丰富,农业产业的特色和优势较为明显。依托我市农业科技骨干力量,全面整合和聚焦全市农业科技资源,建设青岛市现代农业公共研发平台是加强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构建全市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将对推进我市农业高新技术和高端产业发展,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农业科技对农业产业服务水平,提升我市农业综合竞争力,保障我市农产品有效安全供给,实现我市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听取汇报后,经过专家论证、质询答疑,以山东农业大学董树亭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认为:该平台的建设既符合青岛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和目标需求,又对接了科技部批复的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内容,实现了国家战略与区域产业需求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整合和集聚全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组建创新能力强的研发团队,对抢占产业制高点、打造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平台研发方向和技术服务内容的设置符合青岛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建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运行管理机制可行,考核指标合理,能够满足青岛市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建设依托单位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人才队伍和工作条件,具有公共研发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的管理和运行经验,有利于平台的建设运行和作用的发挥。
专家组一致认为,平台建设方案合理可行,同意通过可行性论证,并提出鉴于该平台建设意义重大,应予尽快立项,启动建设,进一步突出现代农业公共平台特色,健全开放服务机制,提升协同创新和服务创业孵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