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了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基本任务和20项主要措施
6月11日,在全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校党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共分三个部分: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
《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青年大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20项主要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建设;加大形势政策教育的力度;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发挥各门课程和教师的育人功能;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全体教职员工要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构筑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要把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加强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要加大投入,改善设施条件。要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特点,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和扶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性。
《意见》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制度和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制度,把形势政策教育作为教学主要内容,由教务处和学工部组织好教学工作。学校各级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都负有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义务,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势报告、专题讲座、课外研讨、社会实践、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开辟网上形势政策教育专栏等方式,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增强教育实效。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建立健全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意见》指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其中绝大部分学科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对于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学生。要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
《意见》指出,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责任,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播专业知识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
《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实和调整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加强对社会实践的领导和指导;要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社会服务、勤工俭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
《意见》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校要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建设好校园文化;要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大力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意见》指出,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院(系)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要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学生会、研究生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共青团指导下,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实现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目标。
《意见》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加强建设。广大教职员工负有“三育人”的重要责任。教师要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风范和人格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严格日常管理与引导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后勤服务人员要努力搞好后勤保障,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要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意见》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牵头负责、专兼队伍结合、各单位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学校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经常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依据。
《意见》最后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