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希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刘春霞来到经济学院(合作社学院),与学院班子成员及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及部分教师代表就学院调整以来的工作及学科与专业建设座谈。
在认真听取了教师们的意见和要求后,宋希云说,人文社科类学院的工作量大,对学校教学工作贡献大,表示感谢。对学院各方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对学院今后的工作和学科建设与发展,宋希云强调指出,一要坚定不移的做好人才队伍培养。做好思想引导,一定要抓良好的学风,一定要抓学院特色,加强条件建设,特别要注意教学科研硬软件建设的规划。二要搞好学科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看成果、看平台、看团队,科研立项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搞好前期的科研工作是关键。在学科建设上,学院是顶层设计,每个教师得归位,找准定位,每个方向都应有一个团队。要把每个任务,落实到每个老师头上。学科建设有了规划,就有项目了;有了项目就有成果了;有了成果,就有了平台。要处理好优势学科、专业与学生喜欢专业的关系,并进行调整。三要扎实开展社会服务、支撑产业。把理论研究用到实践中、支撑产业发展,参与到政策制定中。
刘春霞指出,经济学院(合作社学院)教师队伍很好,风气正,院风好,学生管理比较规范。同时强调,需要加强三个方面:一是科研,借学院调整契机,整合力量有所突破;二是考研,加强引导和管理,提高报考率和通过率;三是人才队伍建设,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智囊团。周顺处长就教师们关心的科研成果评定与奖励、职称评定与考核等问题做了解释与沟通。
经济学院(合作社学院)院长李中华简要介绍了学院调整以来的工作及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做法,并就本硕专业设置、实验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