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午,特种食品创新创业共同体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特需饮食保障交流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明勇,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郜海燕研究员,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徐勇将教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主任刘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标准与数字化研究发展部中心主任吴刚等行业专家出席会议,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昊教授主持。
赵金山代表学校致辞,向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共同体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赵金山指出,共同体成立两年来,在学校和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下,不断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在集聚优质资源、强化平台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挖掘特种食品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创新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拓宽合作领域,为特需饮食保障提供有力支撑,为区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
谢明勇院士代表共同体第一届理事会讲话。他指出,特种食品创新创业共同体提供了广阔平台,希望共同体成员单位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围绕特种食品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共同攻克特种食品营养、安全等领域技术难题,推动新产品研发与推广应用,为特种食品创新研发、产业发展及特需饮食保障贡献力量。
在专家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就空间飞行、深海远航等特殊应用场景下的食品保障现状,以及特殊作业过程中的营养化、便携化、精细化特种食品保障需求等进行交流。吴刚作了题为“特需罐头食品质量提升及金属包装轻量化研究”的专题报告;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企业代表介绍了公司在海洋营养健康食品开发方面的工作以及在特需饮食保障方面的应用前景。
特种食品创新创业共同体成立于2022年8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坚院士担任理事长,青岛农业大学和江南大学作为共同体运行主体,汇聚了包括中国农业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大学、北大荒农垦集团等11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为副理事长单位。近年来特种食品创新创业共同体围绕特种食品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合作和学术交流,开发多种自主创新产品,为产业行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撑,为推动我国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余家食品企业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