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向青岛农业大学发来贺信,对我校动物生物育种团队在国内首次攻克动物克隆技术相关设备试剂等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难题,实现动物克隆领域全产业链国产化替代表示热烈祝贺。贺信中赞扬了学校科研人员锐志拼搏、攻坚克难的精神,希望学校不断探索,为国家动物种质资源保护和生物育种事业做出更多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创新贡献。
长期以来,青岛农业大学紧密围绕服务国家现代种业发展,专注动植物的遗传育种研究,聚焦新品种选育,面向生产实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2001年,中国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和“双双”在农大诞生。2020年,学校成功获得猫体细胞克隆后代,成为中国首个成功完成猫科动物体细胞克隆的高校。2023年11月,青岛农大采用全国产设备和试剂克隆出的20头雄性里岔黑猪和1只橘猫顺利诞生。经过二十余年的攻关,学校科研团队在克隆技术领域持续发力,实现一次次重大突破,有效提升了生物科技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推进种业发展过程中,学校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党建统领、学科引领,强化应用牵引,优化大平台、大团队、标志性成果协同推进体制,以深化科研评价改革为抓手,持续提升科研组织化水平,打出一套种业振兴“组合拳”。近年来,累计培育国家农作物品种、全国草品种、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畜禽新品种、山东省农作物品种等共计142 个,为做优做强国家种业“芯片”、加速现代种业创新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