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丁飞在英国皇家化学会一区期刊发表封面文章

时间:2016-04-05 来源:农学与植保学院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丁飞教授在英国皇家化学会一区期刊《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连续发表有关靶酶构象柔性的研究论文,并被期刊主编选为当期的“封面文章”,这是丁飞教授第二次在英国皇家化学会发表“封面论文”。论文第一作者为丁飞教授,青岛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

在生命体内,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通过多肽链形成特定的空间构象,该构象具有柔性和动态性质。然而,生物大分子的这些内在特性,通常遭到人们的忽视。探索构象柔性和动态特征对生物识别的影响,能帮助人们理解机体内发生的重要理化过程,例如药理/毒理效应、疾病发生与发作、病理变化等的微观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丁飞教授课题组深入探索了靶酶的结构柔性和动态性质对生物识别的影响,相关结果分别发表于多个学术期刊,如Mol. BioSyst.(2014, 10, 2509-2516, 封面文章)、Eur. J. Pharm. Sci.(2015, 76, 119-132)、RSC Adv.(2016, 6, 1826-1843)等。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最近,该课题组详细讨论了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对靶酶识别三苯甲烷兽药的影响,剖析了多肽链上相同的氨基酸残基对生物识别的相对贡献。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Phys. Chem. Chem. Phys.(2016, 18, 6595-6606)上。

在最新的研究中,该课题组将计算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技术相结合,探讨了胞内靶酶的构象柔性对黄酮醇生物活性的潜在影响,揭示了人体对黄酮醇类物质生物利用度较低的本质原因。鉴于天然产物的多种生物活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多位国际同行例如加拿大Tajmir-Riahi教授认为,这一成果为从分子水平上探究人体对生物活性物质利用度较低的微观本质提供了新思路。因而,该研究工作受期刊主编的推荐,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近日出版的Phys. Chem. Chem. Phys.(2016, DOI: 10.1039/C5CP07754K)。

人物简介:丁飞,男,1982年6月生,江苏南京人,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药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期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合作研究,研究方向为蛋白质修饰与药物毒理学,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Gerald N. Wogan教授和Steven R. Tannenbaum教授。随后,在中国农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新农药分子设计。2014年9月,作为“第三层次”高水平人才,加入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聘为教授职称。近几年来,丁飞教授已在国际SCI源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封面论文2篇,一区期刊20多篇,论文总“他引”次数超过700,多篇论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前1%。同时,丁飞教授还兼任SCI源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Current Drug Metabolism》和《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编辑,以及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等40多个欧美SCI源期刊审稿人。

. Phys. Chem. Chem. Phys.封面论文(2016, DOI: 10.1039/C5CP07754K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是国际物理化学领域顶尖期刊,由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发行,在计算化学、农用化学品化学等研究领域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该期刊属于SCI一区刊物,影响因子:4.493。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