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名更改为标志,我校成功地实现了由单科性学院向多科性大学的历史性跨越,由此,学校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为此,党委研究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的工作思路,那就是: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实现学校由外延扩展为主向以内涵提高为主的转变。为进一步学习和落实好党委这一新的工作思路,我们策划了“新时期、新思路、新发展”系列访谈,敬请广大师生员工予以关注。 ——编者
“内涵建设水平体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内涵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谁掌握了内涵建设的主动权,谁就赢得了未来的发展权。”
日前,党委书记周学宝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对校党委确定的“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实现学校由外延扩展为主向以内涵提高为主转变”的新时期工作思路进行了详细解读。他首先用这样一句简短的话,对内涵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释。
周学宝同志进一步解释说,内涵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其根本在于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目标是协调发展培育人才,它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是学校提高办学层次、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二是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科研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推动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更是学校树立社会形象的重要方面。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师资队伍建设得好坏,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四是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标志,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五是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扩大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六是办学条件建设。办学条件要随着学校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善。充分挖掘和发挥图书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基础设施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最佳效益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七是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工作态度的集中体现,是一所学校内涵、层次、品位、特质的重要标志。
周学宝同志说,以成功更改校名为标志,我校实现了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由单科性学院向多科性大学的根本转变,办学地点上的根本性转变。由此,学校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学校发展的转型期,也是学校发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的重要时期。既有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困难。因此,校党委提出的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是符合我校实际的,也体现了全校师生员工的新期待。
他指出,要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实现学校由外延扩张为主向以内涵提高为主的转变,必须强化三种意识:一是要强化质量意识。要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质量求生存。要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的最根本任务的观念,明确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二是要强化特色意识。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校形成了“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今后,我们要坚持特色兴校,进一步弘扬这一办学特色,并在学科建设上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争取建设一个或几个在全国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真正打得响的品牌特色学科。三是要强化服务意识。作为地方高校,必须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依托地方、支持地方。我们要根据学校所处的区域优势,找准服务的切入点,不断提升为地方服务的水平。
他说,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搞好我校的内涵建设,必须做到“五个着力”:一是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二是着力提高学科水平,以特色求发展;三是着力提高科技服务的贡献度,以贡献求发展;四是着力提高管理水平,以加强管理求发展;五是着力保持学校稳定,以和谐求发展。这“五个着力”体现了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基本要求。
在谈到当前的主要工作时,周学宝同志强调,贯彻校党委新时期工作思路,目前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继续围绕学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管理制度创新、大学文化建设等主题,在全校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系统研究在现有办学思路定位上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探索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强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是进一步落实“人才兴校”战略,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创新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强、能带领本学科跟踪国际科学发展前沿的学科带头人,是当前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要积极加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强化学术梯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要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科研基地或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学术团队人才组织模式;要通过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机制。
三是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办学层次。争取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校确定的新世纪初要完成的“三件大事”之一。拥有博士点不仅是一所大学办学实力的标志,而且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条件。要通过争取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发展和提高的平台;要在建设好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国家级、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创造潜力、争取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搭建更高的平台;要不断提高开放办学的程度和国际化办学的水平、获取办学资源、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对外合作的层次。
四是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走精细化管理的路子。学校要上层次、上水平,必须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细的态度,精细的过程,落实细节管理,实现学校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要深入探索和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院办学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积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要继续推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后勤服务机制,提高后勤服务水平;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全面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要继续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努力建设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环境优美的生态化、人文化的大学校园。
五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新途径,不断开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学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要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和谐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办让人民满意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