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农业厅副厅长庄文忠考察我校苹果栽培新模式

时间:2016-06-20 来源:宣传部

6月16日,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庄文忠到莱西市良种繁育场,现场考察青岛农业大学原永兵教授与刘成连教授在此建设的“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示范园。

原永兵教授就苹果矮化自根砧集约栽培示范推广情况以及苗木繁育等做了详细介绍。

据介绍,我国自上世纪的90年代开始,苹果栽培面积与产量一直居世界苹果栽培之首,山东省是我国苹果栽培的第一大省。我们的现有苹果园70%以上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发展的乔砧密植园,主要是以“乔砧密植早期丰产修剪技术体系”为基础。随着结果年龄的增加,这些20年树龄以上的果园大部分面临着严重的果园郁闭、群体光照恶化、个体树体衰弱老化和生产力下降的问题,老苹果产区果园已经进入衰老期。针对当前情况,山东省启动了“山东省苹果振兴计划”示范项目,以此推动山东省苹果园产业的健康创新发展。

青岛农业大学原永兵、刘成连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苹果产量质量提高和苹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2008年春,他们从意大利率先引进苹果矮化自根砧苗木,在莱西市良种繁育场采用新的栽培模式进行试验示范,成为全国第一家采用欧洲矮化集约栽培模式的苹果示范园。课题组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过程,通过采用宽行密株、篱壁型架式、高纺锤形、行间生草、肥水一体化等综合配套技术,实现了两年结果,三年丰产,到2010年三年生果树亩产超2400公斤的成功示范。国家苹果产业体系和山东省农业厅等单位和部门在示范园召开过多次现场观摩会,示范园接受全国参观人数已达万人以上,受到全国同行专家和果农的认可和高度好评,并接受了国外同行专家的直接指导和充分肯定,这次苹果栽培模式的改变被国内同行称为我国苹果产业的一次革命性变化,苹果新栽培模式具有早实、丰产、大行距、高光效、适于机械作业、减轻作业难度、果品质量高等优势,是未来我国苹果栽培发展的方向。

原永兵教授介绍说,苹果矮化自根砧集约栽培模式被果农通俗地成为“三节傻瓜式”栽培,即技术简单易学而且能够大量节约土地、节约劳动力和节约水、肥、药。自2008年以来,原永兵教授、刘成连教授通过培训、讲座、技术指导等形式,在全国各地大力进行苹果矮砧密植集约化栽培及其配套技术的推广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苹果矮砧集约化栽培现代化果园已走出山东,走进江苏、河北、河南、陕西、山西、云南、贵州、甘肃、新疆等地,全国推广面积超过20万亩。

庄文忠对这一苹果栽培上的重大改革给予高度评价,希望课题组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合作,加大推广力度,促进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山东和全国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刘晓华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