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2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青岛农业大学校长李宝笃、副校长宋希云带领一批专家学者前往山东省莱芜市,对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双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21日下午,莱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建良,副市长郑金启等会见了李宝笃校长一行,并就当地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座谈。22日上午,在莱芜市副市长刘杰,市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办公室主任岳宜峰的陪同下,李宝笃一行先后考察了莱芜市新农村建设样板点郭家沟村、鲁中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莱芜泰禾生化有限公司、莱芜市莱芜猪原种场、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山东嬴汇食用菌有限公司、山东万兴食品有限公司、口镇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山东盛德泰食品有限公司等九个单位。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社科处处长牟少岩,科技成果转化处处长蒋家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宝维,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单虎,园艺学院院长王然,合作社学院院长李中华,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桂合,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王义庆等专家学者,根据每个考察点的具体汇报和现场参观情况,分别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出了发展意见和建议。
在考察结束后举行的座谈会上,莱芜市农业局局长陶务瑞介绍了当地农业发展情况,莱芜市畜牧局局长魏述东介绍了当地畜牧业发展情况,青岛农业大学专家学者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李宝笃在座谈中指出,通过考察了解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职能部门的产业发展设计思路超前,引导功能发挥较好,农业生产的组织模式丰富多样,充分显示了先进的发展理念。
李宝笃说,郭家沟村已经成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当地商会组织发展良好,切实起到了团结、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工商业繁荣的积极作用。考察的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体现出了当地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对农业高新技术的不懈追求。从总体调研情况看,莱芜市对农业产业发展方式的把握较为准确,定位较为合理,当地农民技术水平也较高,这些都是当地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针对莱芜市农业发展现状,李宝笃具体提出了实现区域内品种相对集中的规模化生产、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汶河流域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之路、积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开拓功能性食品、发展大型合作联合社等建议。他强调,莱芜市地域面积不大,农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道路。
李宝笃代表学校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当地农业发展的结合与交流,切实发挥学校的资源、学科、人才等优势,为推进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做出贡献。
宋希云重点就加强双方的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合作提出了建议。宋希云说,青岛农业大学有着丰富的成果推广和社会服务经验,学校学科专业齐全,拥有一大批专家学者,可以解决生产全过程中遇到的各个环节的问题。学校也将进一步加强深入调研,派遣专家进驻工作站和专家大院工作,促进双方发展的深度融合。
来自青岛农业大学各领域的专家纷纷发表了观点,对当地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问题,农牧生态园建设模式,农产品的冷藏保存,土地流转,品牌经营,品种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问题,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双方最后达成合作意向,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发挥学校服务社会功能,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实现互惠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