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青岛农大召开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研讨会

时间:2013-05-14 来源:教务处

5月6-8日,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建设方案与任务书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论证会后,学校领导、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多次召开研讨会,认真领会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达成了共识。

5月13日下午,学校在主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全校范围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研讨会。会议的目的是分析领会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修改建设方案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要求。校长李宝笃,副校长戴洪义、杨同毅参加了研讨会,各重点建设专业所属学院的院长、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以及方案撰写人员、教务处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杨同毅主持。

李宝笃校长要求各学院院长一定要对建设方案的修订工作亲自抓,真抓实干,切实起到统领作用。各学院要成立建设方案撰写小组,以务实的态度仔细领会山东省教育厅有关名校建设的文件,认真阅读第八次教学工作会议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动员会上的讲话内容,认真研究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等,抓住实质,明确专业通过建设后哪些方面要“特”起来,哪些方面要“名”起来。各学院一定要一点一点地论证,扎扎实实地撰写方案,要统一思想,集中全力把专业建设好,要出实效,做到真正能让学生受益。

李宝笃强调,在工作机制和任务落实上要有政策保障。要通过完善政策、机制来保证指挥调度能够更加有效,工作方法更加科学,更好的提高工作质量,确保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目前,学校正在不断地强化学术带动,强力推进学科学术水平,但也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要通过政策保障来发动与鼓励教师广泛参与;建设方案的文本需要有人来撰写,建设方案的实施需要有人来担当,相关部门及个人要有全局意识,敢于为了大局牺牲局部的学术研究利益。

李宝笃指出,学校的建设方案也要继续优化,要抓住重点,突出特色,要解放思想,动脑筋。要改变思维方式,要跳出来,以开放的胸襟做好对外交流工作,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问题,思考问题,判断问题,要不断地积累,锤炼真功夫、细功夫。现在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较真的时候,是从内涵,从细节,从更具体的环节做事的时候,要通过名校建设,来强化内涵,让最大的受益归于广大学生和教师,使教师真正懂得怎样培养人,使学生真正能够被培养为人才。

李宝笃最后指出,学校十年的发展有目共睹,每位教师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要求全体教师要继续不懈努力,做当下的人梯,树后人的榜样。

戴洪义指出,此次论证对学校来说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前期大家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没有达到省教育厅的要求,没有达到我们应有的高度与水平。我们要认真领会专家论证意见的精神,抓住要点,做好建设方案与任务书的修改工作。他指出在进行名校建设方案制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开展名校建设不能割断历史,要在继承原有传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优化。各专业要认真总结办学历史,在把优势固化出来的同时,还要查找问题所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考虑怎样完善,并付诸于建设过程,才能做到首尾呼应。专业特色与特长一定是代表学校的发展水平,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特色。二是学校要有总体的指导思想、设计方案,各专业围绕学校方案来进行建设。学校的总体建设方案要有定性、定量的描述,要有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与模版,各专业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为模版进行建设,但要有务实改革的潜力与空间。三是名校建设方案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是重点,另外要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与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四是建设方案中各项目的设计要体现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项目最终要体现并落脚在学生受益上。专业群带动要在重点专业引领带领下,通过平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平台建设等,来提高其它专业的建设水平。五是我们要提交的方案是建设方案,而不是项目申请书,应该是完善的方案,是从2013年伊始就要实施的方案,是经过3年建设后要卓有成效的方案。六是建设方案纲目要清晰,内容要细化。七是预期目标不仅要体现出先进性,还要有具体性,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八是不能出现低级错误。

杨同毅副校长指出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建设重点是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加强课程群的建设,能够以课程群的规模来进行建设的就按照课程群建设来落实,如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专业方向课程群等等,课程内容之间要优化,集体备课,集体研讨,要形成共同研究、共同改革的课程内部管理机制,形成以课程群为依托的教学团队。要以专业需要来定建设目标,定课程,来建设课程。重点专业的骨干课程都要建设,并将专业群的课程也吸收进来一起建设。

第二、建设方案要体现完整性,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教学资源建设状况及水平。以上几方面要体现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设计。

第三、专业建设方案的格式要按省教育厅要求的7个方面来写,即: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辐射带动专业群建设及其他方面,建设目标要明确的提出来,方案要丰满。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要从2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专业和社会的合作关系,合作的平台是专业与课程建设委员会,委员会的组成单位、组成成员要高规格。委员会的作用要描述清晰,要有合作协议,要有共建基地。二是校内科研与教学结合的问题,科研服务教学,解决开放的问题,开放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开放教师科研项目,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研究团队、早开展毕业论文,达到“两开三早”。实验实践条件建设,要写清楚为什么买仪器设备,买了这些仪器设备后要达到什么效果,要优化实验室,要为本科教学服务。

第四、辐射带动专业群要思路开阔,通过辐射带动达到师资共享、平台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推动相关专业的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第五、专业定位要准确,不要过于谦虚,要提高高度,重点建设专业已经是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因此通过3年建设以后,至少要达到国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第六、师资队伍建设项目上要惠及更多的教师,而不是集中在少数教师身上,要普遍提升教师的能力,一定要落实到教师个人身上。出国访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国内访学要着眼于学术骨干和青年骨干教师,以上两者原则上不能交叉。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与出国访学、国内访学的人员可交叉。

第七、学校的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三个适合度的问题。一是提高专业对社会需求的适合度。要论证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现在所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合现在社会的需求?要思考培养的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专业适合度就是解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有关问题。二是人才培养方式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适合度。要思考现在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否培养出应用型人才?三是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的适合度。此适合度要通过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业考核方式的改革来得到提高。在生源质量下降的情况下,学生的自律性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要不断通过加强教育,加强管理,加强教学方式改革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在专业建设方案里落实这三个适合度。

杨同毅最后指出,搞教育永远不可以没有理想,要在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方案里规划对理想的设计,构建对实施蓝图的描绘,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先进。

作者:教务处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