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领导小组在学术会馆召开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第四次校内论证会。副校长杨同毅主持会议。
会上,李宝笃校长指出,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是学校的办学需要、人才培养需要,要从符合性、适应性、社会导向等方面去认真反思如何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并借助这个机遇与平台,以此为抓手,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一个层次、上一个水平,进一个台阶。要以本次重点建设的15个专业为试点,再总结再提高再提炼,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考核方式与质量评价等方面彻底改革。
李宝笃强调,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抓住改革的重点,要有创新。应用型人才不同于技能型人才,要重点研究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着重进行专业内涵的建设。专业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时要以经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行业产业需求为导向,要充分进行专业调研而后进行实质性的改革。
戴洪义副校长指出,特色是我们的立足之本,各专业要把软件建设做实,注重重点突破,凸显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作要达到整体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要做到整体规划、切块分工、跟踪指导、总结提炼,要做到件件任务有落实,责任到人。
杨同毅指出,学院要研究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组成,需要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体应该落实在哪些项目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名校建设方案一定要有思路、理念和设计。要把“三足鼎立”的人才培养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当中,结合专业特点,研究形式多样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总目标。要把学校总要求贯彻落实到专业建设中,要把任务落到实处
教务处处长朱连勤就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的总体规划、建设思路、工作思路、任务的分解与落实、建设内容及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