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青岛农业大学发出《关于开展向李登海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全校开展向校友李登海同志学习活动。
《决定》指出,李登海同志是我校杰出校友,1975年毕业于莱阳农校(莱阳农学院前身)。2009年被评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百位感动中国人物和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李登海同志以实际行动为全校广大师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身上体现出的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矢志不渝的报国热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令人感动,催人奋进。学习、宣传李登海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新进取,进一步推动我校各方面工作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决定》说,向李登海同志学习,要学习他勤奋好学、永不满足的求知精神。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李登海利用一切机会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实践学习。在校学习期间,带着强烈的求知愿望,他认真学习专业课程,努力提高实验能力,并在老师的建议和指导下,攻读了《细胞遗传学》等大批理论专著,大大增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技能,为以后从事玉米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创造理论,在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积累后,李登海没有满足,继续向实践学习,通过多年玉米杂交种高产攻关的实践锻炼,终于提出了“紧凑株型+高配合力”的育种理论,使我国玉米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科研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决定》说,向李登海同志学习,要学习他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敢为天下先”,勇于打破教条是李登海成功的关键因素。从高产攻关、紧凑型玉米,到现在的超级玉米,李登海敢想敢为。面对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他凭借坚韧不拔、科学务实的创新精神,坚持自主创新,在紧凑型玉米育种栽培领域取得了辉煌业绩,使我国掌握了解决粮食安全的农业核心技术。为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李登海还将继续努力创新,选育出更多更好的超级玉米新品种,力争在后半生再为国家增收1000亿公斤粮食,为国家粮食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
《决定》说,向李登海同志学习,要学习他艰苦奋斗、潜心钻研的实干精神。搞农业科研,周期长、风险高、条件差,面对科研进程中的种种困难,李登海同志表现出了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为了事业,他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连续29个春节在海南搞加代育种。凭着坚强的意志和超强的毅力,他克服孤寂、高温、蚊叮虫咬和疾病煎熬,在农科队解散、科研条件简陋的困难条件下坚持潜心育种,矢志不移。38年间,李登海始终坚守在田间地头和农业科研一线,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不投机,不浮躁,不走所谓的“捷径”,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他对奢华享乐置之度外,对育种事业孜孜追求,处处体现出艰苦创业、敬业实干的光荣本色。
《决定》说,向李登海同志学习,要学习他扎根农业、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李登海怀着为农民、为农业做点事情的朴素情怀,立足“三农”,服务社会。在李登海看来,发展民族种业是头等大事,为此他将自己研发的试验示范种子无偿发送给全国几百个科研单位,还把自己的“478”等自交系无私提供给其他育种专家,把科研成果无私地贡献给了社会。李登海不仅注重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还注重把农业科技成果转换成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他在我国率先实现玉米种子产业化,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我国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充分发挥了科技在富民、惠民方面的效果。
《决定》指出,向李登海同志学习,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学习和工作成效上。各学院、各单位要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深入扎实开展好学习活动。要把开展学习活动与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推动本部门、本单位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以李登海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岗位,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锐意进取,拼搏奉献,争创一流。
《决定》强调,当前,我校正处在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建设高水平多科性大学的关键时期,全体师生员工要以开展向李登海同志学习活动为动力,不断开拓进取、团结协作,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振奋精神迎挑战,科学务实谋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