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中共莱阳农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意见

时间:2006-04-02 来源:宣传部

    校党委于3月29日发出《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意见》,全文如下: 

中共莱阳农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意见

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我校“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高水平多科性大学的目标,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学文化是高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目标追求、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是由高校师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与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与其他社会文化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独立文化系统,是办好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构成高校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文化具有引导和影响作用。搞好大学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良好校风,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是一所植根于齐鲁文化沃土、具有五十多年发展历史的高等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不仅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积淀了具有一定底蕴和特色的学校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向多科性大学迈进的进程中,进一步提炼、培育、弘扬莱农文化,是实现学校根本任务、完成新一轮发展目标的需要,是凝聚人心、提高学校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也是引领社会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需要。
  二、大学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先进性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突出主旋律,提倡高品位、高格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宗旨,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突出师生员工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健康成才;必须坚持立足学校实际,发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必须坚持不断创新的观念,勇于探索,繁荣学术,努力建设既有深厚底蕴又充满生机活力的科学民主、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不断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三、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的校风,教师以敬业为乐的教风,学生以成才为志的学风。以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良的学校风气,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人文内涵,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形成催人奋进的校园精神、科学民主的价值理念和导向正确的舆论氛围。通过大学文化建设,使学校形态、文化神态、师生心态与行为内外和谐一致,办学实力、学校活力、文化魅力刚柔相济,实现学校与个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相统一
  既要遵循大学文化建设的普遍规律,体现大学文化的共同特征,努力建设富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科学民主开放的大学文化,又要深入研究我校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认真总结我校传统、精神、特色和校风、学风,积极发掘我校的文化蕴涵,提炼、培育和弘扬我校文化的个性和特色。
  (二)坚持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相统一
  物质环境是传承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要高度重视教学科研设施、文化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的美化,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楼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同时,又要重视精神环境在文化建设中的根本性意义,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浓厚学术氛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大学文化活动,使全校师生思想情操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三)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
  要大力倡导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严谨规范、求真务实为基本内涵、以求真为目标、以创新为灵魂的科学精神,重视科学精神教育。同时,又要高扬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以求善求美为目标、“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文精神,高度重视人文精神教育。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师生员工尤其是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坚持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统一
  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广泛汲取齐鲁文化的精髓,发掘传承学校传统、学校精神,筑牢我校文化的坚实根基,丰富我校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抢抓机遇,大胆创新,敢于突破旧习惯,探索新思路,从而不断培育我校文化新的增长点,充分展示我校文化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
  (五)坚持民族精神与世界文明相统一
  既要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追求真理、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又要拓宽国际视野,敞开胸襟,放眼世界,主动融入世界文明发展潮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广泛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借鉴世界著名大学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丰富我校文化内涵,增强我校大学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六)坚持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统一
  要对大学文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科学确定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布局、步骤、资源配置等,使之配套衔接,整体和谐,相得益彰,又要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学校条件,按照速度、质量、规模、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突出重点,分步推进。
  五、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学文化由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层面构成。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物质文化是基础。
  我校的大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大系统,即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和视觉识别系统(VI),可分为五个方面内容:
  (一)核心价值理念的确定:这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定位、办学思路、管理理念、大学精神、校训、校风等的文字表述和诠释。
  (二)形象标识系统的设计制作与应用:教育理念的形象标识,主要包括校标、校徽、校旗、校歌、学校标准色、学校名称中英文标准字体、学校吉祥物等能生动形象地体现教育理念的基本视觉标识,以及办公用品、公共设施类、文化宣传类、校园服饰类、学校礼品类等应用视觉标识的设计与推广。
  (三)制度建设与行为规范: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规章制度,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制度等;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学术道德规范、教师师德规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学生行为道德规范等。
  (四)人文素质教育与科技文化活动:建立内容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与身心素质教育相结合。深入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强化创造、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文化科技活动、文化社团活动、校园文体娱乐活动,着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校园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校园规划、绿化、美化中的文化要求,校园楼房、道路、人文景观、公共设施建设中的文化要求,教室、宿舍、餐厅、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等室内外布局设计中的文化要求等。
  六、大学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大学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导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由分管校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成立项目建设组,具体负责各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
  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大学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做好广大师生员工的组织发动和引导工作。

作者:NULL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