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青岛农业大学教育行风民主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8月26日
教务处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加强整改
保障和突出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按照学校教育行风民主评议工作的部署安排,我校教务处以“创建师生满意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窗口”为标准,在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先后通过召开教务处内部座谈会、师生座谈会、督导员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学院、深入课堂听课、深入实验室检查等形式,广泛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心声,征集对教育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查找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召开教育行风民主评议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认真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加强整改。
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整改方案提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教育培训,让教学管理人员进一步了解和熟练解读教务管理规章、工作流程、管理规范,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管理退伍的业务素质、管理能力、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
二要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方式,强化实践环节和能力培养,开发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专业人才。
三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工程建设。加大教学研究与改革投入力度,继续做好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管理,完善评价标准,保证建设质量。通过校内研究与实践,培育更多的优势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四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办学水平。进一步以学科为基础,以产业为导向,注重在国家重大战略、新型产业发展需求中寻求新的增长点,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专业。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传统优势专业中培育品牌专业和专业群,在新建专业中谋求特色发展,提升学科专业整体实力和水平,使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
五要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积极实施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探索问题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探索以科技创新为轴线、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程上网工程,建立“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双轨并行、一体化推进”的教学模式,建立课上与课下、课堂与网络“全时空覆盖”的师生互动新模式。
六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继续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及时更新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逐步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创立大学生人才培养创新基金,增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七要转变教学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二级学院管理。进一步构建以学院为主体的教学运行和质量保证体制。逐步将教学经费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津贴分配、学生课业管理等基本权利下发到学院,充分发挥学院在组织教学、管理教学中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院教授委员会、骨干教师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教材建设、质量保证等方面的作用。
八要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教学规范,维护教学秩序,严肃考试纪律,积极推进教风学风建设,坚持依法管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依照规章制度处置违规违纪问题。进一步加强课程安排的合理程度,提高教室利用率。进一步加强多媒体制作技术和使用技术的培训,组织多媒体教学观摩和多媒体教学优秀质量评选。进一步加强加强期末考风建设,加强提前结课课程的考风监控。进一步加学籍预警及不及格学生学业重修及学位授予审核工作。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完善“督导+信息员”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
九要进一步完善各类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制度,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继续开展专业评估、院系评估、课程评估等校内教学评估活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完善自我改进机制。
十要进一步做好教材建设工作。进一步抓好教材建设和选用工作,完善教材选用与评价机制,优先选用国内优质教材,保证教材选用质量。要进一步完善教材编写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参与编写全国规划教材,有计划地组织编写符合教学改革需要和办学实际的特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