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学生工作部(处)、团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以学风建设和基础文明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加强“五-四-五”学生工作体系建设,突出学生管理的优势和特色,紧紧围绕学校确立的提高内涵发展的思路,全面加强学生教育及管理工作,打造特色,创造品牌,圆满完成了校党委、校行政所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学校发展、学生成才做出了新的贡献。学生工作部(处)、团委连续两年被评为学校先进集体,先后被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山东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青岛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一、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五四五”学生工作模式引领新发展
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学生工作理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建立了“五四五”学生工作模式,通过“搭建五个平台、建立四种机制、完善五个体系”,提高了学生工作的实效性。“五个平台”是为学生搭建学习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平台、校园文化平台、网络教育平台、服务咨询平台,保障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四种机制”是建立优良学风创建、基础文明养成、诚实守信践履、校园文化建设四种长效机制,保障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五大体系”是优秀学生加速发展的助推体系、特长学生的素质拓展和科技创新的扶持体系、贫困学生的经济帮扶体系、问题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调适体系、规划职业生涯和就业创业的服务体系,确保学生完善人格,健康发展。
二、健全制度,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效益彰显新成效
结合新的工作形势,以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日常管理的系统化、过程管理的精细化、常规工作的方案化以及专题工作的系列化为抓手和努力方向,突出以法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信息化管理,严肃校规校纪,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突出贴心服务、贴近服务、个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为新形势下的严格管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法、严而有情进行了新的探索。建立了包括学院学生工作考评和辅导员考评、班主任考评和学生干部考评制度等相关的工作考评机制、完善了学生奖惩、素质测评、申诉处理、审批备案等覆盖学生生活全程、全域的管理制度21项。建立了包括辅导员家访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制度等舆情研判机制,先后组织辅导员217人次深入到233个特殊学生家庭进行走访,被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全省高校2009年寒假‘千名辅导员访千家’活动优秀组织单位。2006年以来收集整理学生信息6万多条。
2009年1月1日,对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实行了物业托管;2010年5月,在对学生宿舍进行智能控电设施改造、联网的基础上,实行学生宿舍用电定额管理。截至2011年底,累计为学校节约用电80多万度,合计节约电费40多万元;2011年4月,正式实施了学生宿舍门禁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了学生宿舍管理,保障学生宿舍安全。
三、春风化雨,增强合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新局面
学校紧跟时代发展脉搏,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时把握历史契机,结合在校大学生的特点,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途径,做到主题教育活动时代化、常规化、系统化,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合力,呈现出春风化雨的新局面。先后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活动、“明荣尚德、敦学笃行”、“常思肩负之责、时怀感恩之心”大型主题教育活动、“扬文明之帆、为奥运助威”主题系列活动、“明德励志,成才报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祖国颂 青春行”庆祝建国6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感恩意识等综合素质,得到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荣获青岛市“树立正确荣辱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
近年来,爱党爱国、关心时事、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健康向上已成为我校大学生的思想主流,在一系列大事、难事、急事等重大考验关头,青年学子身上的优秀品质更加集中凸现,先进典型不断涌现。2006年以来,有39名同学到西部艰苦的地方参与志愿服务,学校三次被评为山东省“西部计划”优秀组织单位。全校学生捐款5万多元,帮助50名新疆贫困小学生。1998年开始开展“春蕾计划”资助贫困女童志愿活动,始终没有间断,有134名女大学生与城阳14所中小学67名女童结成帮扶对子。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全校学生自发捐款14万多元,学生的“爱心传递”行动反映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四、继往开来,扎实推进,学风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学校牢牢抓住学风建设这条主线,突出为学生长远发展服务,以队伍保障学风、以管理锻造学风、以政策激励学风、以典型引领学风,深入实施“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学风创建文化活动,积极营造校园良好学风氛围。近年来,涌现出了“妈妈大学生”丁云娟、“大学生发明家”刘园、“考研六金花”、“考研八秀才”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代表,带动激励了广大青年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追求卓越。2006年以来,涌现出全国三好学生1名;全国先进班级1个;省级优秀学生139名,优秀学生干部68名,先进班集体36个;校十大优秀学生60名,国奖学金获得者275名、省政府奖学金获得者137名;校级先进班集体625个次,校级优秀毕业生3451名,三好学生37360人次,优秀学生干部4656人次,累计发放国家奖助学金2861.95万元,各类校内奖学金2168.859万元。《科技日报》、《光明日报》分别以《解读莱阳农学院本科生考研高录取率》和《这里的学生为啥能成才》为题,对我校学风建设情况进行了报道和分析,青岛市委高校工委在《青岛高校工作情况》对我校的学风建设经验进行了专题刊发。
五、文化敦品,实践强能,校园文化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
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及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先后成功举办了3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4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节、6届“推新人、展特长”活动和6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节;邀请中央民族乐团、东方歌舞团、青岛京剧团、信乐团等国家级、城市级艺术院团和社会著名演出团队来校演出,策划举办了庆祝建校60周年“绿海扬帆”校庆文艺晚会等大型文艺活动,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层次和水平,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2008年以来,共有453名学生在省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有700多名学生在省级以上文艺竞赛活动中获奖。2010年,在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组织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我校学生作品实现零的突破,标志着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水平已经跻身国家队。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工作,摄影协会会长刘宏晋同学的延时摄影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为我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及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2009年启动了与城阳区团组织合作共建的“三助一创”品牌活动,开展了“大学生机关实习锻炼营及骨干挂职”特色活动,组建了向四川布托地区扶贫捐赠的国家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建立了“调研山东”省级特色项目,组建的“调研山东”特色团队连续两年被团省委评为省级重点团队,连续3年被评为省级优秀组织单位。2008年以来共选派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者47名,志愿服务品牌“春蕾计划”、“心语无声”受到青岛市政府表彰;奥帆赛、残奥帆赛以及全运会志愿服务成绩优秀,受到了奥帆委、团省委和青岛市政府的表彰。
六、打造特色,凸显亮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新突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省兄弟高校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连年受到省委高校工委的表彰奖励,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作用。目前,初步建立了“条件保障、宣传普及、咨询辅导、危机干预、专题教育、科学研究”六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形成了5级网络。近年来,学生工作部(处)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心配备有瑞格心理放松系统、生物反馈仪、瑞格心理测验系统(网络版)WJ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及相应的服务器,保证日常工作的需要及学生的自测需要;配备了多媒体投影设备、功放音响、照相摄像机、打印机、录音笔、电脑等必要的办公设施;工作场所面积达400平米,设有接待室和三个个体咨询室、一个团体咨询室、一个放松减压室、心理图书阅览区和心理测试区,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工部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推选为青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青岛日报》对我校这项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
大学生资助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以绿卡科学认定体系为基础,经济扶持和励志教育双管齐下,以媒体宣传激励、社团活动组织、爱心交流互助为载体,以实现经济解困、心理疏困、能力提升、爱心传递为目标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模式已经形成。学生资助工作连续三年受到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表彰,获“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累计获中央财政“以奖代补”专项奖励资金360万元。6年来,帮助7947名学生办理了国家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到位资金4664.9余万元,为缓解我校办学经费紧张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探索建立的贫困生“校园绿卡“制度,得到山东省教育厅充分肯定,人民网、齐鲁晚报等20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2009年4月,筹建了爱心超市,发行了“爱心购物券”,搭建了爱心传递平台,受到学生的一致欢迎。
七、落实政策,强化措施,学工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
积极落实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三支队伍的建设,重点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先后建立完善了辅导员的配备与选聘机制、管理与考核机制、培养与发展机制,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真情育人、严格管理、热情服务的辅导员队伍,在学校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抗击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发挥了突出作用,得到全校上下的高度认可。近年来,已有7名辅导员被评为山东省百优辅导员,受到省委高校工委表彰。
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本系统干部提升职业能力,推进学工干部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进程。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近年来共组织辅导员参加校外培训220多人次,赴省内外20余所高校进行学习。2010年有31人考取了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二、三级证书,2011年有64人通过了国家高、中级职业发展指导师资格证书。已经形成了辅导员准入、配备、培训、考核等完善的规章制度。近年来,学生工作系统主持及参与课题50余项,其中农业部课题一项,省级重点课题3项,全省辅导员骨干课题2项、全国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课题8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09篇,获全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优秀成果25项。连续五年学工部(处)创新和设计的党日活动在组织部组织申报的主题党日活动立项中连续被列为重点党日活动项目,并被评为优秀党日活动。2012年6月17日,隆重举行了共青团青岛农业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来学校共青团工作情况,确定了今后几年的工作任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推进了团干部队伍的年轻化进程,目前,现任分团委书记平均年龄3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