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综合资讯

求职就业点燃寒冬 走进2011届校园供需见面会

时间:2010-12-24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报

人潮攒动热闹纷繁的招聘会总能为寒冬的校园注入热浪与活力。12月10日到12日,我校举办了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校园供需见面会,800多家招聘单位为我校毕业生带来新一轮的求职就业热潮。三天来,我们的学生记者深入供需见面会,给大家带回了他们的见闻与收获。

直击招聘现场,给力2011

没有最优秀只有最合适

供需见面会三天,现场人潮涌动,招聘单位通过发放大量的传单、彩页、竖起宣传招牌、当场放企业宣传短片等方式吸引优秀的应聘者。

在今年的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很多单位对性别并无要求。青岛一家科技公司刘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公司招聘更多的是立足'最适合'而不是'最优秀',不论男生、女生,只要你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公司就会重视你。"但是在一家公司宣传单上,记者发现了"只限男生"的字样。针对这一情况,知名服装品牌人事经理王先生解释道:"由于特定岗位的团队里全是男士,而且需要经常出差,女生各方面都不方便,这是从现实情况具体考虑,并没有歧视的意思。"这边"只限男生",那边却张贴着"女生优先",原来是一家英语培训学校。学校的孙助理说:"女生工作态度更加认真,为人做事比很多男生都要大方开朗,所以他们反而更想要女生。机械类、土木工程、动医、物流、营销等专业更倾向于男生,而会计、语言类、文秘、财管等专业更需要女生,所以在投简历的时候还应该有所侧重。"

态度决定成败

记者跟随几个毕业生来到招聘单位发现,比起专业对口、工作经验等要求,招聘单位更看重应聘者的态度。在一家房产集团招聘现场,当工作人员问起应聘者"为何不了解公司就投简历"时,应聘同学答道:"其实这是我参加的第N+1场招聘会了,我就是想多投几家公司,哪家要我,我就去哪家,我就是一个来'打酱油'的。"招聘人员笑着摇摇头委婉拒绝了该应聘者。

这位招聘人员后来告诉记者:"在我们公司,学历和工作能力只是参考的一个方面,你要进公司,我们更看重你的工作态度,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家知名服装品牌公司的王经理也对记者说,尽管我们在招聘要求上提出要有工作经验,但有无工作经验也并不特别重要,只是一个参考系数,我们只是想借此筛选一下应聘者对工作、对学习的态度。"

在一家设计公司的摊位前,记者观察到一位传媒学院的同学带了三大本自己在学校的设计作品应聘,还现场讲解了自己的设计理念,良好的态度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赢得了现场招聘人员的高度赞扬,当场拍板约定时间,这位同学获得了直接进入总经理最后面试环节的机会。在招聘会现场,很多时候"态度决定成败"的箴言一次又一次得到验证。

就业心态更务实

记者在招聘现场发现,现在抱着"非一线城市不去、非沿海城市不选"观念的就业者越来越少,很多毕业生都表示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工作地点并不是问题。

建筑工程学院的王同学说道:"我倾向于回到家乡的小城市就业,一是那里的大学生相对较少,自己很有竞争实力;二是离父母近,方便照顾他们。"和小王一样,越来越多的同学放下了架子、端正了态度、调整了自己的就业观,踏踏实实地在职场上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他们表示:只要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不管在哪里,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无所谓的。

记者电话采访2008届、2009届的一些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希望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大家一点就业建议,他们一致表示,毕业生择业时一定要从小的方面做起,不能好高骛远。此外,在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注重团队的力量等。

晒晒就业锦囊,助力就业

关键词一:维权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毕业生维权意识淡薄,对维权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那么当下毕业生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做到在就业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好地走向职场,无疑成为毕业生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我校人文学院法学专业王业松老师,请他给大家提供一些指导。

毕业生的就业权益保护主要分两个阶段,一个是求职择业过程中(即首次就业)的权益保护,另一个是就业上岗后(即劳动关系)的权益保护。不同阶段的权益保护有着不同的侧重内容:前者主要集中在就业协议的签订、试用期的纠纷方面,后者主要集中在劳动合同的履行方面。

王老师告诉记者:"毕业生在首次就业过程中,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和掌握就业方面的知识和政策,并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使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得到充分的保障而不致轻易受到侵害。"

毕业生求职时,往往会出现焦急、浮躁和盲目的心态,直接影响了他们在维护合法权益方面的态度和表现:或为找到工作委曲求全,或不敢再"斤斤计较",或被花言巧语诱骗而轻信对方。虽然不是"一次就业定终身",但如果首次就业令权益和身心都受到伤害,则必然会给自己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还要做到:掌握政策、学习法律,慎重签订协议。"王老师还建议应聘者,如果在就业的过程中遇到疑惑和困难,要及时咨询有关专家、老师和家长。毕竟大学生在社会阅历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而法律专家的专业视角、学校老师的指导经验,对于毕业生来说不失为莫大的帮助。

除了就职择业过程中的权益保护,应聘者应该学会劳动关系中的维权。初涉职场的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在注重调节职业适应性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免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阻滞和损失。

王老师首先要求应聘者:"要牢记劳动法规。我国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各地方性的劳动合同管理规定,是调整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解决劳动争议的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法律法规。"应聘者在实际就业之前应该对这些法律常识有所了解,"法盲"是侵权者最为青睐和觊觎的猎取对象。

"再就是一定要重视劳动合同。"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关系到毕业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充分保障的重要方面。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坚持合法的原则,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二:细节

每一位求职者,都希望在面试的时候留给主考官一个好印象,从而增大录取的可能性。然而,对于每一位应聘者来说,往往细节决定成败。

一份吸引人的简历,是获取面试机会的敲门砖。在制作简历时,要时刻记住你是在一个商业环境中推销自己,尽量使用适合这种环境的语言,尤其是在对你曾经的业绩和成就进行说明的时候。你的简历中具体的数字越多、具体事实越多,越和你所求职位相关,商业价值就传达得越明确,就越有说明力,比大而空、口号式的语言强得多。

招聘会上,免不了要和人交谈,这就需要注意谈话礼仪。首先,和对方谈话的时候,要正视对方的眼睛和眉毛之间的部位,和对方进行目光接触,即使边上有其他人。如果不敢正视对方,会被人认为你害羞、害怕,甚至觉得你"有隐情"。其次,要学会倾听,好的交谈是建立在"倾听"基础上的。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礼节。不会听,也就无法回答好招聘单位的问题。倾听就是要对对方说的话表示出兴趣。在应聘过程中,招聘单位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应聘者需要集中精力,认真去听并尝试记住说话人讲话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三:薪水

薪水待遇往往是同学们找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些公司在招聘信息上有明确表明,而有的企业却比较避讳。那么,在应聘的时候,同学们该怎样对待薪酬问题?薪水该不该提,该怎样提?威海中粮花生食品有限公司的朱经理告诉记者:"薪水需要提,但要注意方法,不要一开始就询问公司待遇情况,否则会给招聘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泰康人寿保险的王助理也提到:"不要把薪酬问题看得太重,更不要根据薪水的多少选择工作单位,而要根据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岗位性质考虑是否适合自身发展方向,确定后再考虑薪水问题。"因此,毕业生们在招聘会上选择企业时,要理性对待薪酬待遇问题,多考虑应聘公司的发展前景和为职员提供的机会等因素。

(学生记者 张冰娜 范文哲 矫君陶 刘丽荣 井微一 晁星 兰明 王莹 任衍珍 辛铭阳)

作者:记者团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