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综合资讯

开放办学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交流

时间:2012-09-25 来源:国际合作交流处

2006年以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外合作办学、外国留学生教育、教师和学生交流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和跨越,取得了显著地成效。

广交朋友,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交流空间

积极寻求与国外优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关系,主动拓展国际合作交流空间。到目前为止,学校共邀请和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代表团、600多人次来访;与18个国家的6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与23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实质性合作交流项目40余个;举办了160多场学术报告、讲座、座谈会;聘请了50多位国外知名教授、专家为学校客座教授。

目前,学校教育外事工作已由扩大发展数量逐渐转变为内涵发展,着力于深化已有的合作,提高效能,扎实推进我校国际化进程。

建章立制,优化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软环境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2007年7月召开了青岛农业大学首届外事工作会议,推动了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制定了《青岛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意见》等30多个文件、规定、要求、工作细则等。这些文件及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利地促进了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为我校优化教育国际化软环境奠定了制度保障。

多措并举,培养精干高效的教育外事工作队伍

通过国内进修、出国访学、岗位培训等手段,开展内练素质,外树形象以及承诺践诺等活动,不断提高外事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了一支热心教育外事工作,能吃苦耐劳,善于团结协作,服务意识强,工作效率高,人员结构合理,务实精干的教育外事工作队伍,为学校实现国际交流与合作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组织保障。

按需派出,提高因公出国考察效能

认真贯彻上级有关规定,按照务实、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派遣出国考察访问团。六年来,共派遣了22个校级因公出访团体,出国考察访问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学习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做到了出国有项目,考察有目的,回国有效益。

加强与国家和省留学基金委的沟通,积极配合学校人事处组织好申报国家和省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努力创造机会让我校教师出国学习、合作研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活动。六年来,学校已经派出312名教师出国考察访问、进修学习、参加国际会议等,对改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为培养具有国际意识与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使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管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学校十分重视吸收和利用国外大学的优秀教学研究成果、资源和经验,充实学校的教育教学,丰富我校的办学层次。目前,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内专科学历教育专业已经达到4个,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内专科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到576名,累计1600多名。目前正在准备申报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建立中外合作研究机构,构建国际学术与科研合作平台

学校十分重视与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的科技、人员等优质资源,与学校科研平台对接。先后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等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成立7个中外合作研究所或中心(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中心、青岛农业大学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日中农协组织研究会中国联络处、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青岛)研究培训中心、中日农民合作社交流培训基地、俄罗斯科学与文化基金会驻华代表处、中英食品研究所)。这些中外合作研究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学校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引进高级人才工作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也使得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国际科研组织,拓宽国际学术视野

学校积极组织向国家、省、青岛市外事办、外国专家局和科技部门申报国外引智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以及来华留学生教研项目,获得批准11项。通过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丰富了学校的国际合作经验,提高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2008年7月13日,在丹麦举行的第13届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学术交流会暨机械设备展览演示会上,学校尚书旗教授当选为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主席,任期四年。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该协会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体现了学校在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领域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和所处的重要地位。

举办和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扩大学术信息交流

六年来,学校先后主办和承办了10次国际学术会议,先后有300多位国外专家参加会议。主要有“青岛农业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研讨会”、“国际苹果产业发展研讨会”、“中韩农业信息化与农产品国际贸易研讨会”、“2009(青岛)东亚合作社高层论坛”等。

2008年5月,举办了首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中外校长们围绕“大学国际合作与区域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另外还有100多人次应邀参加在国外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其中尚书旗教授、祝军教授、王凯荣教授、姜卓俊教授等多名专家应邀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学校对外科技合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学校与国外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了学校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

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拓展国际教育办学空间

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近年来,接收各类来华留学生650名。其中,长期生391名,短期生259名;长期生中语言生381名,学历本科生9人,学历研究生1人,为我省外国留学生教育工作和我省对外汉语国际推广服务工作做出了贡献。学生来源有韩国、日本、哈萨克斯坦、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对外汉语教学实行了分级教学,开设了入门班、基础班、提高班和高级班四个层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还开展了中国文化体验、中国企业实习等活动。为来华留学生做了大量而细致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包括办理出入境手续、学籍注册、汉语教学、食宿、日常生活、安全保障、保险、公共设施维修、水电暖等管理与服务工作,为来华留学生学习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08年,学校韩国籍留学生在青岛市首届《光明杯》外籍友人汉语大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1项。2010年,学校韩国籍留学生参加青岛市外籍学生汉语知识竞赛,获得优秀奖1项。

来华留学生的到来,为校园增添了异国氛围,活跃了校园生活,丰富了文化多样性,为使学校将来成为来华留学和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奠定了基础。

目前,学校已经成立了对外汉语教研室,对外汉语教学正在逐步走向正规,专业教学队伍正在逐渐壮大,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将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新亮点。

鼓励学生出国访学,增加学生海外访学经历

积极开拓与国外大学进行学生交流的合作项目,争取更多机会派遣学生出国学习、实习、参加国际夏令营。六年来,共派遣各类出国留学生350多名。其中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派出学生主要去往韩国、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法国、新西兰、加拿大等12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利用自身信息和资源优势,多方面为学生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在协调学校有关部门办理相关出国手续、学生公证材料翻译、撰写入学申请材料和个人简历、所学课程翻译、签证准备、办理境外保险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消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保证了学生顺利出国和在国外入学就读。

学生赴国外(海外)研修,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掌握了国外语言与文化,增强了学生国际竞争力和适应力,为我们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了有益经验。目前,在校学生出国学习与交流意向日趋活跃。

多渠道选聘优秀外教和外专,提高聘请外教和外专的层次和质量

六年来,通过友好学校、协会、校友会等多种渠道聘请国外语言外教、科技专家、客座教授来校教学,合作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200多人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校外语教学的需要,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推进了我校特色学科、优势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这些外教外专的到来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

六年来,聘请的外教和外专中,有1人获得了山东省第十届外国文教专家“教学奖”,有1人获得青岛市优秀外教荣誉称号,有1人被聘为青岛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海外会员,有3人撰写的论文获山东省第三届中外教师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一等奖,有1人在“我与外教”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

举办CEO培训班,服务区域经发展

与韩国国立昌原大学合作,连续举办了六届驻青韩国企业CEO培训班。有160多名驻青韩国企业CEO参加了该培训班,该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截至目前,CEO培训班学员向我校捐助各类助学金和校庆捐款累计15万元人民币。

举办多种外语培训班,帮助出国留学生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语言中心,为有意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多语种语言培训。先后开办了英语、韩国语、德语、法语出国语言培训班16班次,培训学生近400人次,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语言准备,也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贡献。

巩固与友好大学之间的关系,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

学校与莫瑞州立大学自2006年签署合作协议以来,经过长期的沟通合作,于2009年正式启动了学生交流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两校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协商,从2013年1月份开始正式启动“青岛农业大学教职工赴美国莫瑞州立大学对口交流项目”,今年启动第一批管理干部赴美国莫瑞州立大学对口交流学习。开拓了“派送学生-带访问学者和带队教师”的项目,为学院教师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提供到国外免食宿进修提高的机会。

引进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促进学科建设

积极协助“青岛海润农大检测有限公司”做好该公司的筹建、注册、运作等工作,加强该公司与学校食品检测等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该公司对学校食品检测领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目前该公司已经获得了山东省计量认证资质证书和国家食品检测机构资质证书,与学校已经开展了多项合作,合作潜力巨大。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