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毕业季,这个季节,最无奈的离殇。当四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珍藏这段最美好的人生经历呢?就在前一段时间,一部名为《我的大学》的延时摄影纪录片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一周之内的点击率达到40多万,甚至让很多毕业多年的校友共鸣,纷纷留言“想再回母校走一趟。”
《我的大学》融摄影、DV、动漫技术和原理于一体,展现了青岛农业大学的美丽风光和学生们的精神风貌,以及大学四年生活的记忆。而这部纪录片的作者,就是我们学校园林园艺学院07级4班的学生刘宏晋。
13万张照片见证艰苦拍摄
对于拍这部短片的初衷,刘宏晋坦言是想给大学生活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在采访中他说:“大三的时候觉得自己大学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希望做一点事情来纪念四年的大学时光,证明我们给自己留一个以后可以回忆的东西。”于是,他于2010年的5月4日拍下了作品的第一张照片,课堂上、军训场、运动会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各个场景之间,只为记录那最美好的画面;四季更迭,寒来暑往,131870张照片串连在一起是他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同一个机位,同一个景别,刘宏晋一等就是一年。默默的坚守让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大自然用光和影调和下的四季校园;不停的追求,他让梦想在青春中闪光,发掘潜力无限。历时一年多的时间,他用延时摄影技术制作出了这部七分钟的纪录片。
延时摄影的拍摄过程中困难重重,因为它是以明显变化的影像再现景物缓慢变化过程,因此要制作延时摄影纪录片就需要拍摄大量的材料。为此,他暑假没有回家,守候天气,守候时机,作品中几秒钟的镜头需要上千张照片才能完成,他常常一拍就是一天。为了以一个更好的角度呈现军训方队训练的场面,他曾经向学校申请去主楼的顶楼拍摄,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学校起初拒绝了他的请求,但由于他多次申请,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最终学校领导同意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去主楼。舍友孙林军说:“为了拍摄到更好地照片,刘宏晋经常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很晚才回来。”这种韧劲感染了很多同学。
由于不是摄影专业出身,在短片的后期处理方面,刘宏晋几乎是从零开始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面对着重重困难,道道阻力,他却总是想办法一一克服。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他向学院寻求帮助。在课后,他有时间就向指导老师请教,同时学校也给他提供了专业制作3D的电脑设备。在作品的上传阶段,他又遇到了片子容量过大无法上传的难题,“我通过邮件联系了广州的一位广告专业人员,又请教了某知名字幕组的工作人员,在他们的指点下,我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的确,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
足够的决心,惊人的毅力支持他走过了一年的拍摄历程。“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曾经在每一个年轻的心中久久回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却渐渐化作了历史的跫音,无奈的叹息。但总有一些人,不断坚持,孜孜以求,依靠自身坚定的信念和笃定的魄力,把梦想送入现实的属地,将汗水化作青春的记忆。刘宏晋,无疑正是这其中的一位。他坚韧不拔,浩大的工程和海量的拍摄,从未阻止他前进的脚步。化整为零,步步为营,一张一张相片的累积,他让追求梦想的心里更加坚定;他迎难而上,延时摄影作为一种新兴的摄影技术,在缺乏资料参考与技术支持的条件下,他克服重重障碍,将全英文版的处理软件应用得得心应手;他执着梦想,不顾严寒酷暑,每天起早贪黑,只为了将那一个最好的角度,那一帧最美的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他内心笃定,在一次次的镜头对准之际,在一次次的快门按动之间,他都无比自信于自己原始的想法,坚定的信念。
七分钟影像感恩母校情怀
在采访中,刘宏晋说,片子中的各个场景正是他大学四年生活的写照。“我在拍摄前先列了一个单子,按照我从大一到大四的心态变化来安排镜头。比如在片子开头我用的是军训方队的照片,这代表我大一时刚进校园时的新鲜感,之后我插入的是夜晚的场景,这代表了我大二时的那段迷茫期,毕业生照相的场景则代表了大四的我对大学生活的怀念。总之我现在每看一遍,大学四年的生活就又在脑海中过一遍。”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对母校的热爱和对大学生活的留恋便是他力量的源泉。毕业季,再多美好回忆,都已然是过去了。即将离开,即将携带着大学赐予的厚重的行囊走向远方,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表达大四学子对母校深沉的爱。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每一个学子受益匪浅,刘宏晋用自己的毅力与坚守,将四年时光浓缩为一部七分钟的纪录片,向母校60周年校庆献礼,表达自己深深的眷念!
有人说青春无处安放,而刘宏晋的青春,却嵌在了这部纪录片中缓慢转动,是想把纷纷扰扰的笑容,熙熙攘攘的回声,用最质朴最清晰的样子镌刻。可以说那不只是回忆,更是一份对母校难以割舍的深情,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那些在母校的关怀下成长的日子,交织成过往的年年岁岁。年华未央,大学的镜子倒影出青春的模样,波澜不惊。我不知道大学生活的过往是否每个人都会记得,会记多久,一切的一切,我想刘宏晋定会记得,那些与大学生活有关的日子,生命喧嚣,过往流年。
学校给兴趣一片自由的空间
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能够拍出如此具有专业水平的纪录片,可以说是学院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与支持。为此,我们采访了园林园艺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刘培利老师。刘书记说:“我们学院一直坚持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发展他们的特长,刘宏晋这个学生一直爱好摄影,我们学院方面当然会鼓励,这是个好事。”
对于学生的教育,学校一直坚持培养人才应该不拘一格,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学生是学校、学院的名片。”刘书记如是说。专业只是培养一个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而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由于考试、学业的限制,多数学生不能厚积薄发,不会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相反地,更多的人会在对爱好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自学成才,获得成功。因此,学校教育更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鼓励他持之以恒,认同学生的偏爱、偏科,使“长”更长。
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一直是我校长期坚持的教育理念,教育是发展的事业,学校旨在为社会培育创新型人才,因此,我校一直从现实出发,重视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包容文化氛围的营造。为一些求学欲很强、有自己发展特殊要求的学生提供一些科学研究训练、素质拓展教育、专业深化教育、工程实践教育或职业培训教育等,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样美丽、开放的环境里,作为学生,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梦想的执着。而大学中我们所接受的,学习的,对我们的一生都将留下极其浓重的一笔。
风悄然滑过季节的罅隙,所有的乌云都被天空涤荡得一尘不染,我相信,当刘宏晋回首四年的大学时光时,那些爱,那些美好,那些坚强,都会有着自己无与伦比的真实。或许大学会让一个人完成一次蜕变,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重拾昨日缤纷落英,捧在手心,却再无那份闲适与年少。刘宏晋说和很多大四毕业生一样,他最近也在找工作,希望能得到一份景观风景区的拍摄工作,或者商品广告类商业影期的学习机会。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用拼搏成就的梦想会更加甜美广阔,他用执着铸就的辉煌会更加令人难忘,他的青春也会因此而更加美丽动人。
大学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而青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任何凄风冷雨过后,又是一片灿烂的天空。一个执着的人,会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懈地努力,刘宏晋的脚下,是缓缓升起的巅峰,直插云霄! 那么,就让我们祝福他,带着母校的希冀,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