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青岛农业大学2012年大学生机关事业单位见习营开营仪式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在学术会馆第一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刘国秋为实践团队授旗,共青团城阳区委和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分团委书记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团队参加仪式。
校团委书记初磊指出,各级团组织要精心筹划组织,切实加强支持和指导,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社会实践的新机制,保证活动效果。社会实践要充分依托专业,依靠专家,发挥专业优势,充分体现“为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的理念,打造学校社会实践品牌。广大同学要以良好的形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青岛农业大学2012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主题为“青春的脚步,且行且思”。学校立足学科优势,依靠专业,依托专家,精心筹划,科学组织,共组建了8支全国社会实践重点团队、18支省级“调研山东”重点团队、10支校级重点团队以及173支服务小分队,4000名青农大学子将前往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山东省17地市,广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来自学校19个学院的78名同学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积极参与青岛市大学生机关事业单位见习营活动,将在城阳区22个机关事业单位的岗位上,接受一个月的见习锻炼。
本年度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七大特点。一是社会实践活动层次高。8支国家重点立项团队,18支“调研山东”省级重点团队整装待发。二是活动覆盖面广。实践活动的足迹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山东省17个地市,参与22个机关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三是指导专家队伍强。各学院积极组织百余位专业指导教师,直接参与到学生实践活动中去,进一步提升了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指导。四是经费保障到位。在前期基础经费保障的基础上,追加5万元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经费予以保障。五是与学科专业结合度高。不仅发挥学校传统优势农业学科优势,还充分发挥新兴学科特长,邀请合作社领域首席专家全程指导。六是实践定位准确。围绕育人中心,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载体,搭建平台。七是紧扣社会热点。响应省委提出的“深入实施新十年扶贫开发战略”,组织广大青年与“第一书记”同行走进我省贫困农村地区,深入基层,用所学专业知识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开展社会实践是青岛农业大学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工作传统,也是学校大力开展实践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的社会实践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在活动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将学科优势、社会需要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构建多维平台,大力推动能力导向型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通过社会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青年学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了自身专业优势,在贡献中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