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首歌,清脆如山涧流水,昂扬如进军号角,婉转动听的旋律时常回荡在菁菁校园,朗朗上口的歌词一遍遍被青农人念起,它就是我们的校歌《播种希望》。
2001年的夏天,为庆祝学校五十周年校庆,《播种希望》诞生了。时光荏苒,眨眼间十年过去,一代代青农学子将希望播种在这片土地上,历经春夏秋冬,伴着校歌那悠扬轻快的音符收获了无数青春的梦想。
“一张张青春的面孔,一片片灿烂的笑容,我们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心里藏着五彩的梦。
一个个春夏与秋冬,一遍遍耕耘伴收成,我们点击那花样的年华,理想连着绿色的风。
在静静的课堂上,千万个希望在这里播种,当我们走出大学校门,千万个收获,让我们奋斗人生。
再过多少年,我们再相逢,喊一生老师好,同学们好,桃李芬芳唱春风,永远都年轻。永远都年轻!”
看到这熟悉的歌词,不禁哼唱出那段旋律,这是每个在青农学习、生活、工作过的人共有的“条件反射”,大家都不例外。
《播种希望》是在2001年学校五十周年校庆时创作的,歌曲由原烟台电视台副台长夏仁胜先生作词,著名作曲家印青作曲,歌手戴娆演唱。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节目组还为校歌拍摄了MV,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赵晓春当年全程参与了MV的制作,他回忆说:“从创意到拍摄、剪辑、特效、配音一直到完成,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MV的拍摄场地涉及莱阳校区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果园等许多地方,数百名老师和同学参与了拍摄。说实话,那是我第一次拍摄这么大的场面,现在想来还觉得很骄傲。”
如今,十年岁月悄然离去,我们迎来了学校六十年华诞,同时也迎来校歌十周岁生日。十年前MV里的一张张笑脸现在已经成熟长大,十年间哼唱着校歌穿过水杉林走过虹子湖畔的学子们现在也大多各奔东西、功成名就。网友“最爱某小孩”给优酷网上《播种希望》的MV这样留言:“我和同学以群众演员的身份参加了MV,第一次看到这段视频,发现里面很多镜头都有自己,回想那段青葱岁月以及拍摄校歌MV的点滴,有种想流泪的感觉。想念那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想念莱农老校区,想念学校里的一花一树,想念所有辛勤耕耘的老师和曾经并肩奋斗的同学们。”
历经十年,校歌见证了学校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学校在校歌的歌声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我们的学生也在这十年中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青农人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精神也将随着校歌继续传递下去。”赵晓春老师感叹道。
的确,校歌鞭策着青农人要自信、自立、自强,歌声点缀了我们的大学生活,也装饰了我们的梦,就像歌中唱的“当我们走进大学校门,千万个收获让我们奋斗人生”。
(学生记者 王玉玲 王彩虹 杨芳 马海瑞)
一步一个脚印走,一个个脚印就会连成一首歌,一点一滴细水流,一滴滴细水就会汇成一条河。十年一首农大的歌,十年一个青春的梦。十年的路程,青岛农大人心中有同一首歌,在欢快的旋律中承载着数不尽的希望和梦。
漫步校园,总会在不经意间听到同学们哼着这熟悉的旋律,然后会心一笑。它早已像空气一样融入我们的生活,见证着我们的成长,记录着我们大学生活的轨迹,陪伴我们在青春的天空飞翔。在静静的课堂上,在虹子湖畔,在毓秀桥边,我们播种着自己的梦想。伴随着《播种希望》的欢快旋律,“我们点击那花样的年华,理想连着绿色的风。”
07级校友孙露海说:“大一开学时,我们听着这首歌走进了青农的校门,四年后我们毕业,也是听着这首歌告别了母校,人生中最珍贵、最值得回忆的四年光阴在歌声中远去,心里那种酸楚的感觉无法言喻。”人文学院的吴晓燕也是我校07级的学生,她说:“工作以后特别怀念大学校园里的生活,我把《播种希望》存在手机里,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听一听,每次都感觉自己又年轻了几岁,跟着歌声回到了懵懂又富有朝气的年纪。”
这首属于我们的歌,把青春阳光的文字、优美和谐的旋律统一在欢快流畅的格调里。它传递着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主题,在轻松地哼唱中励志,在亲切的语调里增加活力。校歌的MV上传到网上之后,受到农大学子的一致好评,不少同学跟帖留言表达自己对学校的怀念之情。网友“莱农人”说:“那是永远的青春记忆!无论在哪里,莱农都保存着我最美好的回忆!”
同样在网上流传很广的还有一段以“播种希望”命名的短片,片子开头有这样一段话:“曾经年少的我们,终于要告别学校的象牙塔,不管今后会遇到什么事情,请大家一定记住,曾经在一起奋斗过的同学和我们最挚爱的学校。”片子以校歌作为背景音乐,展示了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专业06级1班全体同学的照片,每张照片上都标注着名字。记者联系到了它的制作人白洪伟,他说:“大一刚开学的时候,经常在广播里听到一首同样的旋律,当时并不知道那是校歌,只是觉得曲子质朴又有朝气。后来了解到那是我们的校歌,感觉非常高兴,等再听到它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这是我们的歌,一首农大人自己的歌’。”
对校歌的喜爱也是白洪伟在制作纪念视频的时候首先想到用校歌做背景音乐的原因,用他的话来说“校歌不同于其他的歌曲,它是一个学校的标志”,白洪伟在毕业前夕,开始搜集同学们的照片,班里39位同学一位也没落下,熬了两个通宵才做出这段视频。他说:“现在毕业了,工作压力大或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格外想念在农大的日子,我把视频翻出来,一遍一遍地看,听着校歌,仔细凝视他们每个人的脸,那是发自内心的想念。等有机会一定回去看看,去教室上会儿自习,去图书馆看会儿书,找老师们聊一聊家长里短、社会时事。”校歌承载了无数农大学子的回忆,这段简简单单的旋律是值得我们用一生来品味的,因为歌曲里唱的是暖暖的母校情和我们每个人的大学记忆。”
在学校,有不少人熟悉校歌都是从校园广播开始的,广播电台的主播张润涛说:“《播种希望》是咱青农大独有的歌曲,学校的各种活动都会首选校歌来当背景音乐,在校歌创作十年之际,广播电台也特意加大了播放频率,让校歌的欢快旋律融入到更多同学的生活中。校歌带给我们轻松愉悦的心情,也温暖着每个青农人的心,很多老校友回校时都表示,听到校歌很有归属感。”
我校85级校友、毕业后继续留校任教的孙老师说:“每次在校园广播里听到咱们的校歌,心中都感慨万千,看着活力四射的学生们,心里真的是高兴。我们上学的时候条件还很艰苦,学生们也都非常努力,青岛农大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踏实肯干的劲儿,希望如今的同学们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条件,铸就属于自己的辉煌。”作为一名老师,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学生的成才,就像校歌中唱的那样“再过多少年我们再相逢,喊一声老师好,同学们好,桃李芬芳唱春风,永远都年轻。”
(学生记者 康凯奇 王康 左坤灵 高珊珊)
无论老师或是学生,无论新生还是老生,都对校歌有着别样的感情,提起校歌,每个人都要道不完的情,诉不完的意。
来自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吴自库教授说:“校歌非常符合青农人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品格,歌曲体现了当代青年学生敢于担当、有理想、有信念的精神,青春洋溢、催人上进。”他祝愿学校像校歌一样充满活力,蒸蒸日上。
“当我听到咱们学校的校歌时,感觉旋律很美,很能代表当代大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在我教学的这么多年中,我一直热爱我的教学工作,和同学们在一起觉得很开心,同学们上课积极活跃,下课乐于和老师交流。咱们学校是一个六十年的老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看着参天的大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同学们可爱的笑脸,自己也被深深的感染。”人文社科学院姜清明副教授说。
“听着校歌不禁让我想到当年咱们莱阳校区的情景,学校有参天的古木,两棵法国梧桐组成的‘连理枝’我依然记忆犹新。”理学与信息学院孙滢老师这样说。
校歌更是受到广大的同学传唱和热爱,他们也借此机会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资源与环境学院李志超说,每次听到校歌,都会被歌声中洋溢的青春气息所感染,在失落的时候获得鼓舞,在沮丧的时候得到安慰。时值校歌诞生十周年,希望它能永远被传唱下去,同时也祝愿我们学校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歌词中‘当我们走出大学校门,千万个收获让我们奋斗人生’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让我感受到了很多:在大学里应学到一些知识,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园林园艺学院赵月说。
“走在去上课的路上,听着校歌,我都会不由自主张开双臂,去抚摸一下路边的花花草草,欢快的旋律让我心情舒畅,希望这首歌能引导更多的人播下希望的种子,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收获成长的感动和美丽的梦想。”艺术与传媒学院王颖这样说。
(学生记者 王保强 董潇谦 王芳)
《播种希望》陪伴我们走过了十个春秋。十年的追逐,我们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十年的奔跑,我们留下了奋斗的足迹;十年的发展,我们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十年的歌声,我们唱出了对母校真挚的热爱,它会永远印在我们心中温暖着我们,像嘹亮的号角指引我们前行的路。校歌在每个青农人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这种子正等待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待到发芽成熟时,必定会绽放出青春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