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馆奏响金色旋律
中央民族乐团走进青岛农大倾情奉献高雅艺术
音乐飞翔,掌声雷动,9月26日下午3时30分,青岛农业大学文体馆响起了中央民族乐团的金色旋律。由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三部委联合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2008年山东省高校巡回演出走进我校,来自中央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为我校师生倾情奉献了一场高雅的艺术表演,用纯净的音符将我校师生带入一个音乐的殿堂。
校领导周学宝、戴洪义、宋希云、刘国秋、王伟、原永兵等与学校师生共同欣赏了这场精彩的民族音乐表演。
音乐会以一曲热闹欢腾、喜气洋洋的管弦乐《春节序曲》拉开序幕。共包括管弦乐、二胡演奏、笛子独奏、琵琶独奏、唢呐独奏、京胡演奏、男女声独唱等13个来自国内外的经典曲目,让全体师生尽情感受了民族音乐的灵动之美与心灵震撼。
改编自经典芭蕾舞剧的《红色娘子军》用民乐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舞剧中轻快活泼、振奋激扬的场景,给观众带来别样的感觉。二胡与乐队的合奏《二泉映月》,如泣如诉、如悲似怒,时而委婉低回、时而激越高亢,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凄凉中的那份坚毅的执著与希望。
饱含地域风情的女声独唱《屹梁梁》表现了陕北民歌惯有的质朴及浓烈的情感。《乌苏里船歌》则用男声的浑厚与高昂,描绘了一幅乌苏里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开朗的幸福场景。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把观众带到了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去感受羊群遍地、策马奔驰的畅快与豪情。管弦乐《难忘的泼水节》、《瑶族舞曲》则分别带领大家走进了林海苍莽、山奇水秀,神奇美丽的傣族、瑶族村寨,去领略浓厚的民族风情。
用民族乐器演奏的西方经典《雷电波尔卡》、《卡门序曲》,由于融合了中国元素,从而带来了别样的艺术感受。由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谢琳演唱的《报答》,情深意浓、感人至深,表达出对祖国、母亲、家乡父老、兄弟姐妹的热爱与感恩,深深感染了观众。
国家一级演员单文通表演的唢呐独奏《打枣》,用大小两只唢呐以及口技模仿相互配合,栩栩如生地表现了收打红枣的动人场景,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及质朴的乡土气息。其炽热奔放的激情,娴熟精湛的技艺,给现场观众以强烈的感染,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也把整场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音乐会以经典曲目《花好月圆》和《拉德拉斯基舞曲》为这次高雅艺术走进我校演出落下了帷幕。在演奏《拉德拉斯基舞曲》时,全场观众还在乐队指挥刘沙的指挥下,台上台下默契配合,用有节奏的掌声与乐团一起演奏,将现场气氛推向最后一个高潮。
演出结束后,校领导走上台一一与演员握手致谢,并与全体表演人员合影留念。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从2005年开始举行,是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帮助高校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三年来,在国家财政专项经费的支持下,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受益面逐年扩大:国家级艺术院团的演出,2006年赴13个省(市)100所高校,演出111场,2007年分别到17个省(市)的115所高校演出共135场。今年是21个省(区、市)的146所高校,计划演出168场。
中央民族乐团1960年创建于北京,是目前规模最大、编制最完整、水平最高的国家民族乐团。乐团创始人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李焕之先生和著名声乐教育家唐荣枚。建团以来,乐团除了在中国各地巡回演出外,还先后多次出访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美国、丹麦、瑞典、希腊、埃及、日本等横跨五大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掀起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