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医院发放明白纸提醒师生秋季预防腹泻
腹泻常见病因及预防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及大便稀薄或带有脓血样便。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腹泻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腹泻,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常见于以下原因:
1、饮食不洁,暴饮暴食,不洁饮食或食用腐败变质食品,均可引起腹泻。临床表现为水样便,伴有恶心、呕吐,病程较短。只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即可预防发生。
2、食物中毒。误食有毒食物,如河豚鱼、毒蕈或带有细菌及细菌毒素的食物,都可引起腹泻、呕吐,同食者亦多伴有相同症状。
3、急性传染病。许多急性传染病的不同阶段,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
4、过敏性疾病。部分人对某种食物容易过敏,食用此类食物可出现腹泻,大便似水样,气体很多,应尽量避免食用。
5、化学药品及毒物。有些药物有引起腹泻的副作用,如新斯的明、胆碱类,某些抗生素类。
6、季节性原因。夏秋交替季节,日间温差较大,夜间气温较低,如不注意保暖,有的同学夜间不盖被子,开窗户睡觉,容易受凉导致腹泻。初秋季节,气候较干燥,若剧烈活动后大量饮水,稀释了口腔及肠道内有益菌群浓度,也可导致腹泻。
近来,我校多次出现腹泻病例,伴腹痛、恶心、呕吐,个别患者伴有发热,属于急性感染性腹泻,大多由上述原因引起,部分同学就诊时多疑为“食物中毒”,而忽视了其他原因所致的腹泻。下面就有关食物中毒方面的知识做以下说明:
食物中毒指进食被细菌及毒物污染的食物或含有毒性物质的食物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平时多指细菌性食物中毒,多由沙门氏菌、嗜盐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引起,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发病多位同餐者,发病人数与进食被污染食物人数有关,且仅限于进食污染食物者,其特点是潜伏期短,平均4-16小时,发病急,发病时间集中,集体食用者常呈暴发性,短期内集中发病,1-2天达高峰。而我校近来出现的多例腹泻患者,大多为散发病例,且发病者就餐品种不集中,同食者也仅有个别出现腹泻症状,未出现集中发病的情况,故不能称为食物中毒。
预防腹泻,应从病因着手,首先要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食不洁食物及过敏性食物,不饮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其他原因所致的腹泻,应在积极控制症状的同时,查清原发病因以便治疗。
莱阳农学院医院 2003.10
作者:校医院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