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将毕业教育作为学生大学阶段的最后一堂思政大课,紧扣思政育人主线,以主题活动为依托,通过上好“初心”“人文”“成才”“情怀”“平安”等五堂大课,护航毕业生扬帆向远、筑梦未来。
一、强化思想引领,上好理想信念“初心课”
一是深化思政教育与价值引领。通过组织开展党委书记专题党课、院长专题报告、辅导员主题班会等,为毕业生送上离校前的殷殷嘱托。邀请18位服务西部志愿者分享心得体会,引导毕业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在基层一线贡献青春力量。二是筑牢党性修养与纪律意识。组织毕业生党员赴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党日活动,拧紧上岗前的作风建设弦;发挥学生自我教育潜力,自编自导自演话剧《追光者》,生动上演优秀党员的感人事迹,让更多毕业生从身边典型中汲取力量。三是强化国防教育与报国情怀。组织毕业生参加军营开放日,举办30余场征兵政策宣讲会,引导毕业生参军入伍、报效祖国。四是创新文化浸润与榜样激励。开展“墨香里的传承”系列活动,通过“读一本好书、听一场讲座、启一席对话、观一部电影”等四个“一”,进一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二、沁润母校关怀,上好毕业感恩“人文课”
一是倡导绿色离校与爱心传递。举办“跳蚤市场”、毕业爱心捐赠活动,为毕业生搭建践行绿色理念、传递校园温情的平台。二是大力营造温馨、和乐的毕业氛围。举办“我和我的青春”线上征集活动,吸引毕业生积极上传与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的合影,晒出别致用心的论文致谢等形式,对学校和老师表达那些“说不出的感谢”;邀请新一年度的学校最美教师、最美辅导员为毕业生写下祝福和叮咛,将育人工作延续到离校前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发挥朋辈引领与互助作用。邀请大学期间在升学深造、高质量就业、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毕业生与低年级学生分享成长“秘籍”和先进经验,为毕业生和低年级学生搭建联系沟通的桥梁。四是融合线上线下强化情感培育。打造了“云端+线下”育人载体,通过制作毕业生合影集、开设学弟学妹寄语专栏,开展云端分享会和“诚信立身·感恩前行”宣誓签名等活动,涵养学生感恩意识,强化道德教育。
三、支撑就业创业,上好爱岗敬业“成才课”
一是依托社区平台促就业。利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职业技能指导与就业适应教育,成立“筑梦帮扶营”,举办“围炉夜话”就业沙龙,持续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与生涯规划能力。二是畅通建言渠道优服务。将毕业教育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结合,校院两级党政领导、毕业生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常态化下沉学生社区,听取毕业生对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建议。三是服务创业需求促发展。全面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培训、补贴申请协助等一站式服务,帮助毕业生认识和把握就业政策,提高就业创业信心,不断端正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
四、提升典礼成效,上好爱校荣校“情怀课”
一是强化典礼育人感召力。精心组织“拨穗正冠”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邀请校领导为每一位毕业生拨正流苏、颁发证书,及时表彰一批基层就业的学生典型,将家国情怀与时代使命融入各项仪式活动。二是突出“农”字特色润文化。创新举办了首届“秾华嘉会”毕业欢乐节,组织所有学院各个年级以毕业游园会的形式,与毕业生共庆毕业。精心选择7辆由学校自主研发的智慧农机,装扮一新后和学生方队一起开展校园巡游,打造了沉浸式校园活动;在宿舍区和教学楼之间设置了农事体验、非遗手工坊、趣味游戏等互动项目,毕业生可以全程打卡体验,为毕业生提供了丰盛的“宠爱套餐”。三是创新仪式教育新载体。通过组织开展“再参观一次校史馆”、“勇担使命,筑梦远航”主题升旗仪式、“青春不散场,山海永相逢”草坪音乐会、“根系母校·木成栋梁”共植一棵树以及“奔赴山海,艺路生花”毕业作品展等特色活动,让毕业生在富有仪式感的丰富体验中深化爱校情怀、坚定使命担当。
五、夯实安全保障,上好服务护航“平安课”
一是优化离宿服务。进一步简化退宿流程,组织毕业生宿舍评选、发布《安全文明离校倡议书》,大力营造健康文明、平安和谐的离校氛围。二是加强风险防范。运用了无人机智慧巡航系统,借助AI技术自动识别人员闯入、火情隐患等异常情况,全面保障毕业生安全。三是加强安全教育。组织开展国家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发布安全宣传推文,筑牢学生安全意识的思想防线;召开毕业班最后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等,针对防溺水、防电诈、防网贷、防传销等,增强学生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