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校报大学生记者团派出8名学生记者分别前往《齐鲁晚报》、《青岛晚报》、《城市信报》三家媒体,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期间,他们共发表各类新闻作品128篇,被人民网、搜狐网、新浪网、中国广播网、山东新闻网、中国山东网、齐鲁网、新民网、半岛网等转载。其中3篇报道介绍了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另有多名同学采写的新闻刊发为当日的头版头条,受到读者关注。
暑假前,经校报编辑部的积极联络和推荐,鉴于校报学生记者长期以来表现出的良好新闻素养和工作能力,《齐鲁晚报》、《青岛晚报》、《城市信报》三家媒体分别提供了数量不等的实习岗位,8名优秀学生记者被选中,前往校外媒体,到新闻采编一线过了一把记者瘾。
实习期间,8名同学积极争取采访机会,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调查,专注于每一篇新闻报道,他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向老记者讨教,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突发事件的报道,而且广泛学习了大型回访调查的策划及实施、新闻类手机客户端的运营、微周刊的制作及推广等相关传媒知识。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8名学生记者共发表各类新闻作品128篇,新闻图片10幅。其中,学生记者晁星采写的《高原支教,顶着反应熬夜写稿——大学生记者暑期走进青海玉树公益服务》、《养猪场里试身手,别样假期学经验》、《夜扮大头娃娃,广场推销课程——大学生早教学校兼职锻炼》3篇报道,专门介绍了我校3位同学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刊登后引起不少岛城大学生读者的关注;康凯奇采写的《青农大将开设两个“葡萄酒”班》,对我校即将开设的葡萄酒专业进行了详细介绍,报道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
“刚去实习的时候,总是发愁没记者带着去采访,没稿子写,后来渐渐明白了,机会是自己争取的,于是开始学着自己寻找新闻线索、采访。渐渐地,那些记者们看到你的努力,也就不断主动带你去采访,机会也就越来越多。”实习结束后,晁星收获良多。
多年来,校报编辑部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利用媒体优势,每年寒暑假广泛联系媒体接受在校实习生,为优秀学生记者创造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为有新闻理想的同学提供与新闻前线零距离的宝贵机会。这些同学回校后将在社会媒体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学校新闻宣传工作中,给学校宣传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校报记者团已有多位学生记者毕业后被社会媒体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