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青岛农业大学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宣传成果、宣传专家、宣传学校”的方针,重点展示学校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成就,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全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
对外宣传工作成绩显著
2012年,青岛农业大学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400多篇次,电视新闻60多条。
中央新闻媒体发稿取得较大突破。科技日报1月20日头版头条以《他们假日更忙碌》为题发表长篇通讯,报道了我校寒假期间科技服务情况;人民日报2月17日发表长篇通讯《造就一支不走的援疆队》,例举了青岛农业大学毕业生许晓艳扎根新疆的事迹;光明日报连续发表3篇长篇通讯,介绍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特色办学;新华网以《挑战“世界性难题”的女大学生》为题,以头条方式用7幅图片,图文结合报道了理信学院学生刘园坚持科技发明的事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介绍了动漫与传媒学院的动漫作品《王七学艺》;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制作播出了我校“超级海带”和“紫扇贝”科研成果。人民网、光明网、中青网、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也纷纷报道学校最新科技成果。
与媒体的联系更加密切。媒体关注的新闻热点问题逐步增多,经常邀请学校专家解答有关问题。我校专家积极配合,认真予以答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王宝维、刘成连、姜卓俊、张振芳等专家教授多次参加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农科直播间”栏目,为农民朋友解答农业生产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另有一批专家教授热情接待媒体来访,对宣传学校、宣传专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年来,岛城都市类媒体发表了大量的学校报道,对于提高学校和专家教授的知名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外宣新闻策划进一步加强。组织策划了“草莓教授”姜卓俊“超早熟草莓栽培技术”专题宣传,全国各类媒体报道200多篇次;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学家林琪教授及其旱地小麦新品种专题报道,人民网、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各类媒体报道40多篇次;“校园发明家”刘园的系列报道,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类媒体报道30多篇次;学校设立马科学专业,经半岛都市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报道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网“第一回应”栏目专门进行了专访,稿件发布后被各类网媒转载30多次;动科学院两宿舍“八兄弟”、“六姐妹”集体考研,被媒体以“青岛农大再现考研‘明星宿舍’”等标题大幅报道,先后发表稿件20多篇,部分媒体为整版报道;姜国勇教授“番茄基因组测序”成果,已有20多家媒体报道;动漫作品获“泰山文艺奖”一等奖,有10家媒体报道。此外,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第14届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研讨会等学校重要活动都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电子设计大赛山东赛区评阅工作在我校举行,半岛网专门开设了活动专题,先后刊发报道50多篇。
在青岛电视台《今日》“身边的感动”栏目,策划播出了两期林琪教授、姜卓俊教授的事迹报道;与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合作制作科技成果专题,已制作有关“紫扇贝”和“超级海带”两期,其中《跨洋婚配的扇贝》已播出;参与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策划摄制《为了大地的丰收》30集大型电视科普系列片,现已制作完成,即将播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推进
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加强了理论教育工作。起草制定了《党委宣传部2012年宣传思想工作要点》、《关于实施“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关于开展“百名教授”宣传活动的意见》、《关于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我的大学我的家”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等12个文件,对相关工作开展进行全面谋划,提出思路举措,明确目标要求。
积极开展学习宣传校党代会精神、党的十八大精神工作。认真宣传策划、编印宣传提纲、起草下发文件、制作专题网站、举办党员风采展、订阅发放辅导材料、组织党员干部收听收看会议直播及宣讲报告,邀请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王学东作学习十八大精神辅导报告,营造了浓厚学习氛围,全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校党代会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
组织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3次专题学习会,参与组织了全校处级干部和骨干教师培训班。编写了培训计划,编印了《简报》3册,《学习成果汇编》4册,共计150余万字,促进了学习交流,巩固和扩大了学习培训的成效。
面向2012级新生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并以党委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了工作体制机制,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科学设定学时、学分,加强了课堂教学备课,选拔组建了专兼职教师队伍,订阅了学生教材和教辅资料。从2012级学生开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方案并正式开课。组织开展了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先后组织7名干部教师参加了省委宣传部和省高工委组织的社科理论研究与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培训班。选拔推荐贾乐芳和修彩波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优秀研究成果、先进典型推荐评比成绩突出。开展了校级领导干部优秀学习论文的推荐工作,共10篇获奖。推荐的《高校教师学术道德的现状分析与监控制度研究》获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经费资助;开展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的推荐评选工作,获得二等奖一项;开展了省“十大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事迹的推荐工作,林琪获得提名奖;组织了青岛高校政研会年会优秀研究成果的推荐评比工作,获得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
网络宣传工作实现新突破
围绕学校重点工作,先后开设了五届二次教代会、书香校园建设、创新教育、第一次党代会、学习十八大精神、特色名校工程建设等6个网络专题,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
新闻网投稿、发稿数量和页面访问量实现新突破。全年学校新闻网编发稿件3498篇,发布总数比去年1665篇多了一倍。网站页面访问量225万余次,比去年153万余次增长了47%。十八大开幕当天,网站日IP访问量达到5098个,创历史新高。
信息报送工作成绩突出。从今年开始承担向省教育厅网站报送新闻信息工作,全年报送信息297条,采用102条,采用数在全省47所本科高校中列第5名。加强了与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的联系,1人兼任中国大学生在线校园网络通讯员。本年度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发稿168篇,并收到教育部大学生在线网站的信函表扬。
加强对基层活动的宣传力度。协同网络管理中心,对校园网主页进行了改版,调整了栏目,完善了内容。加大了对学院和部门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各单位信息在校园网首页所占的比重。校园网主页新闻发布重要新闻、学术信息和公告1043篇。
认真做好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加强了水杉林社区的管理,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实行实名注册和人工审核制度,为本校师生和校友提供网络交流服务。全年水杉林社区审核注册会员账号4034个,清理广告和垃圾帖子2991条,发布帖子7311篇,社区页面点击数为151万余次。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及时有效妥善处置了多起网络舆情事件。
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实施了“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全校各单位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书香校园”、“书香学院”创建活动,师生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各学院对“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情况进行了总结。第九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庆祝建团90周年为契机,以“青春、科技、人文、创新”为主题,共设置校级活动19项,院级活动79项,报告、讲座、论坛活动46项。第八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设置了18项全校性活动。
策划开展了“我的大学我的家”主题活动、“百名教授”宣传活动,启动了校园文化品牌评选立项工作,共有16个项目参与申报立项评选。
文化艺术获奖成果丰硕。2012年组织参加了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获得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2012年8月,山东省第五届“泰山文艺奖”评选揭晓,青岛农业大学3项作品获奖。动画与传媒学院赵晓春教授主持完成的《崂山传奇—王七学艺》荣获电影类一等奖,这是“泰山文艺奖”设立以来首次把电影类大奖颁给高校,也是目前我校作品获得该奖项最高奖。动画与传媒学院创作的动画电影作品已连续三次获得“泰山文艺奖”。2012年10月,艺术学院于宁、李慧斌完成的《20世纪考古新出土文字遗迹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荣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12月,李慧斌的专著《宋代制度视阈中的书法史研究》,获得“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这也是山东省书法界首次获该奖项的一等奖。杜建伟、赵紫平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等部门组织的艺术设计类赛事中荣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束春德等完成的《青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获山东省文化艺术优秀成果三等奖。
宣传阵地建设持续巩固
校报办报质量进一步提升。版面安排更加突出加大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成果的报道在一版所占的比重。先后开辟“一线采风”、“第一书记在山亭”、“科学发展,精彩农大——献礼党代会”、“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等新栏目21个。采访报道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尚书旗教授等9个身边典型。本年度出版报纸42期。策划了艺术与传媒学院特色发展系列报道,开辟了“科技创新”专版,起到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配合“书香校园”建设,设置“读书版”、“书画艺术作品赏析版”,开辟“虹子书屋”等专栏,建立了读书交流平台和好书推荐平台,增强副刊稿件的思想性和可读性,提高文化品位。
推荐学生记者进入青岛各类媒体实习锻炼,组织记者节、青岛晚报义卖、社会募捐等多种活动。8名学生记者暑假在媒体实习发表各类作品128篇。校报记者团学生记者被“青岛晚报校园记者团”吸纳,成为青岛晚报《学周刊》的骨干力量。成立齐鲁网大学生拍客站,18名学生记者成为城市信报校园记者,6名学生记者参与青岛市“新市民之家”志愿者服务工作。
宣传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围绕学校重点活动,做好氛围营造工作。新增了校园广播网络点播系统,承担播放广播体操音乐任务。制定了广播电台章程,增设“校园之声留言板”、“蓝色音乐海”直播节目,开设十大优秀学生专访、党代会、建党91周年等专题节目。与城阳电台合作的《最周末》和《伙伴》两档节目,每周六、周日在青岛生活广播频道播出。
做好展览馆的日常维护工作,更新了版面内容,培训20余名学生解说员,接待参观12000余人次。加强了文化活动管理,审批校园文化活动1200余次。举办了迎接党的十八大户外图片展览、迎接第一次党代会“青岛农大发展成就展”、第一次党代会“代表风采展”、庆祝教师节、庆祝建党91周年、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等专题展览。宣传栏制作宣传喷绘、画报展览14期,阅报栏张贴报纸20余种。制作宣传条幅240余条,展板350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