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交流研讨会议。动物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孙运彩主持会议,院长单虎、班子成员及学院全体教职工党员参加,学院教职工代表韩先杰、曹荣峰、马青霞、赵永达、李根五位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与教学经验依次交流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
韩先杰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关键词“办学使命”“培育英才”“科研创新”“‘三农’事业”展开交流,他指出涉农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作为一名涉农高校教师,应首先进行价值引领,破解学生的思想上“不爱农”的问题,将知农爱农融入课程课堂,通过组织学生社会调研,让学生了解农村的现状,力促人才兴农,为乡村注入智慧智力。同时应充分发挥学院现有国家级、省级畜牧类产业体系专家和试验站站长等优势资源,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使科技成果服务乡村振兴,与涉农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搭建平台、一对一帮扶,积极推进校企校地合作,将科研成果形成的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积极服务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曹荣峰认为涉农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坚定学农、爱农、涉农的理想信念,练就强农、兴农的过硬本领;涉农学校的教师多拿出科技成果,用科技成果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武装学子们的头脑,进而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农业专门人才;广大师生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了解农业、了解农民,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美丽乡村,把更高质量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广袤的大地上,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服务。
马青霞谈到好的科学研究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实用。这就要求涉农高校师生必须对农业、畜牧业有足够的了解和研究,积极参与生产实践,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炼出科学问题,然后再去创新去突破,只有这样做出的科技成果才能被快速转化,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赵永达认为作为应用型涉农高校专业教师,从学生的选课开始,就要给学生介绍所选课程与将来工作的关联性,分享行业的发展现状,本着服务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去培养学生;在学生专业综合实习阶段,鼓励学生在研发、质检和生产等更多环节轮岗,通过更多行业内的先进案例提高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
李根指出涉农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将“袁隆平”“蚕桑院士”“养猪兄弟”投身“三农”“太行山道路”“李保国精神”“黄淮海盐碱地综合治理大会战”和“曲周精神”等等鲜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打造有温度、有热度、有情怀的专业课课堂,深化农林学子的“三农”价值塑造和“三农”情怀教育,以中华五千年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的传承坚定“四个自信”,以感恩乡土、感悟乡村的足迹和历练锻造农林学子心系三农、情牵三农、行为三农的赤子情怀。
本次交流研讨会议是动物医学院落实学校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要求的具体举措,通过交流研讨,广大教师进一步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纷纷表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涉农高校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紧密结合“三农”事业发展需要,落实上级和学校工作部署,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孵化落地,努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学院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践行强农兴农使命,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