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第三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引发热烈反响

时间:2024-06-14

回首过去,厚积成势;展望未来,蓄势待发。参加中国共产党青岛农业大学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们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和饱满的参会热情,认真审议校党委书记潘军代表中国共产党青岛农业大学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大家一致认为,报告旗帜鲜明、主题突出,总结发展成就全面系统、实事求是,谋划目标任务精准务实、振奋精神。各代表团代表纷纷围绕报告的主要内容、结合自身实际,为学校建设发展谈感受、献良策、凝共识、话发展;作为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的党外人士代表也认真学习大会报告,表示深受鼓舞、坚决拥护;广大师生第一时间通过学校新闻网、官方微信等了解大会进程、学习大会精神,谋划工作学习,展望未来发展。

第一代表团代表,莱阳校区党总支书记、管理办公室主任白连万:

第三次党代会是学校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报告站位高远、内涵丰富、务实创新,回应了师生关切,绘制了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下一步,莱阳校区将深入学习贯彻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抓好落实,抓出成效。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莱阳校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服务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为实现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努力奋斗。

第二代表团代表,蓝谷校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国利:

大会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全面总结了学校上次党代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存在问题,明确了今后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站在新赛道,立足新起点,蓝谷校区、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以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使命,团结带领全院师生、抢抓发展机遇,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加压奋进,全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代表团代表,平度校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李考年:

平度校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校党委决策部署上来。统筹协调校区各部门、各方面工作,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工作制度、优化运行机制,强化日常运行保障能力,不断浓厚校区文化氛,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持续提升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三代表团代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特种食品研究院副院长车广杰:

大会工作报告让我深受鼓舞和启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对未来工作充满信心。在下一步工作中,将组织好全院师生认真学习领悟党代会精神,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目标,探索党建和业务工作“一融双高”建设路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同时紧扣食品学科特色,把提升党建水平与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效能有机结合,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以国家级人才队伍引育和科创平台建设为载体,持续推进食品学院和特种食品研究院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新突破贡献“食品力量”。

第四代表团代表,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社学院)院长李敬锁:

党委工作报告从十个方面全面客观地总结了学校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刻分析了新形势下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报告围绕“八大战略”“六项工程”为今后五年工作进行了高质量的顶层设计,制订了时间表、路线图,振奋人心!特别是报告提出,要凝炼农科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和组织体系,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质效,这给了老师们很大的鼓舞。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团结一心,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带动高质量发展,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五代表团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秦秋:

现场听了党代会报告,很受鼓舞,倍感振奋!报告全面、系统、客观地总结了学校二次党代会以来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深入分析了学校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对未来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全面部署。作为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传播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使命。要认真落实党代会精神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更好地承担起思政教育重任。同时要准确把握党代会提出的学校建设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这些内容及时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中,为培养更多具有坚定信念和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第六代表团代表,植物医学学院教授梁文星:

报告提出的“八大战略”“六项工程”,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将牢记“培根铸魂”初心使命,坚决扛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担当,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引导更多学生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瞄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聚焦蔬菜病害绿色防控,对标国际前沿科技,努力建设高水平团队、培养高素质人才、产出高质量成果,服务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与推动力,为强农兴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七代表团代表,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生路云鹏:

认真学习了党代会报告之后,我真切感受到了自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各方面取得的发展成就。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践行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理念,把农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田间地头的科学试验结合起来,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第八代表团代表,草业学院副院长孙娟:

大会报告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催人奋进,令人鼓舞。我将立足岗位,坚定信心,响应号召,做好表率,与学院广大教职员工一起,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学科引领战略,发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力量,积极投身学科群建设,向冲击山东省811学科和国家一流学科奋进;锚定服务国家和山东省重大战略,在创新平台建设、重大重点项目、重要科技成果等方面争取更大突破,为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实现新跨越贡献力量。

第九代表团代表,动物科技学院研究生徐蕾: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能够参加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我深感荣幸。通过此次会议,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党委在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学校近年来在各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让我倍感骄傲和自豪。本次党代会对我们研究生提出了全新的期望与要求,我们要在学术创新成果上再攀新高,在紧密对接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需要、服务重点领域和突破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的成绩,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练就过硬本领,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十代表团代表,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帅:

大会工作报告鼓舞人心,为我们青年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吹响了前进的新号角。站在学校历史新起点,我倍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在未来五年里,我将以“矢志三农、团结奋斗、开放创新、追求卓越”的青岛农大精神为指引,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并利用大豆、菜豆基因资源,提升大豆、菜豆产量和品质,助力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学校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十代表团代表,后勤保障处水电暖中心电工班负责人孙世民: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既深入分析了学校面临的发展形势和机遇挑战,又科学规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后勤服务工作者,我感到使命光荣,信心百倍,作为学校快速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与践行者,将在本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把党代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时刻坚持以师生为本的理念,为建设“安全 绿色 智慧 高效 温暖”的新时代后勤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党外人士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民革青岛农业大学支部主委、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云立新:

党代会报告求真务实,锚定了学校未来前进方向,非常催人奋进。作为民革支部主委,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代会精神,在促进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精准发力,建言献策。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将以党代会确立的八大战略为指引,为建设农科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组织体系、影响力智库和文化兴校等,积极贡献力量。

党外人士代表,十四届青岛市政协常务委员,省、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青岛农业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中华:

党代会提出了实现“三进位、六突破”发展目标,确立了实施“1186”发展战略的任务安排,高屋建瓴,未来可期。下一步,我们要在校党委坚强领导下,锚定目标,乘势争先,聚焦国家和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依托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平台,深挖协作联合,深悉调查研究,深植“齐鲁样板”,深耕决策咨询,深化为农服务,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中出妙手、出高招、出战果、出杰作,为锻造我校服务“三农”高水平新型智库做出积极贡献。

教师党员、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郑涛: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党员,为过去六年来学校不断开拓进取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更为能参与到这一奋斗历程当中而感到荣幸。未来,我将牢记党员责任与担当,立足三尺讲台,深耕教学创新,积极拥抱教育数字化、智慧化浪潮,将课堂教学改革与AI技术深度融合,探索数字化课堂教学新形态、新范式,为育人育才赋能增效,为学校成功实现“三进位、六突破”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党员、园林与林学院副教授梁红:

第三次党代会报告系统总结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就,读来倍感自豪,深感不易!报告擘画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发展新蓝图,高屋建瓴、催人奋进!作为一线教师,我将认真践行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培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园林文化、积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风景园林人才而砥砺奋进,勇毅前行,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作者:融媒体中心 编辑:薛寿鹏 姜妍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